北京语言大学汉语言文字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前期政治多浏览新闻,有下软件,学习中国,紧跟习大大的足迹、思路,肖秀荣知识点精讲精练和1000题,第一遍做1000题没有做笔记,根据解析分册将答案划出背诵,第二遍仍做错的就做了笔记。风中劲草背了两遍,后期就是背肖八,肖四,蒋五的模拟题大题。政治选择题重点对待的毛泽东的著作,中央开的大会,选择题重点看了扶贫问题等各个资料都有涉及的问题。针对马原,有梳理框架,将各个原理、方法论放在相应的范畴里。政治的历年真题主要看了选择题,十一月份开始限定时间做成套的真题,主要把握做题节奏和思路。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的基石在于词汇,这已是共识。去年我借助红宝书和扇贝单词来记忆,同时坚持每日一句直到考研前夕。我还看了何凯文的考研英语同源外刊,以此扩展词汇并收集阅读材料。每天都保持着阅读训练,通过阅读来记忆单词最为高效。起初,我以老蒋的阅读80篇为起点,每篇文章重复三次,务必深度理解,并从中汲取解题技巧。自暑期起,我也开始研究历年真题,模拟真实考试环境,将它们安排在下午完成,并且逐字逐句精读,反复练习,因为唯有熟能生巧。翻译和写作部分也不能忽视,专门的练习必不可少,尤其是王江涛的写作书籍对我帮助很大。总之,英语的进步需要日复一日的积累,平日里的努力至关重要。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语言学概论”,这是一门涵盖了语言本质、语音学、音系学、形态学、句法学、语义学、语用学等广泛领域的课程。理解并掌握其精髓需对语言有深入全面的认识。我建议首先要把握基本概念,比如什么是语言,语言的本质是什么,再逐个攻破各个分支学科。例如,你凭阅读经典的语言学教材,如Chomsky的“Syntactic Structures”,来理解句法结构;凭练习发音和听觉训练,来深化对语音和音系的理解。定期做笔记,整理思维导图,将理论知识内化为自有的思考工具。
“中国语言基础”则更偏重于对中国汉语的历史、演变、方言、词汇、语法等方面的了解。这部分的学习需大量的记忆和理解,但并非死记硬背。我推荐使用比较学习法,比如对比古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差异,或者研究不同方言的特点,这样加深印象。多读经典文献,如《说文解字》,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汉字的构造和意义。参与一些语言田野调查,亲身体验语言的实际运用,也能提升学术素养。
在复习过程中,我发现定期自我测试非常有效。我会定期模拟考试,检查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并及时查漏补缺。讨论和交流也是提高的重要方式,找志同道合的研友一起探讨难题,或者参加一些线上线下的学习小组。
保持好的心态至关重要。考研是一场马拉松,不是短跑,持续的学习热情和坚韧的精神状态会是你最好的武器。面对困难,要有解决问题的决心,面对挫折,要有重新站起来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