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生物与医药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高中是理科,所以学政治的时候觉得死了好多次。但是去年这个时候看帖子,大概三月份的时候也买了去年的大纲先看了一边,就是当课外书看,所以会好一些,真正开始的有些晚,暑假以后了,买的书挺全的,但是真正没怎么看,先是把命题人那个试题分册,先写了一次,改了一次,然后有重点以后再捋一下大纲,一个单元一个单元来的,后来就背了小草,说是背,其实也就是早上念念。最后冲刺的时候主要看了时事,就是肖秀荣的那个小本本,肖四和肖八本来想着考研前来抱抱佛脚的,但是考前直接病了一周,所以就耽搁了。所以如果是有政治不太好的同学就一定要开始得早一些,下功夫去背。
考研英语方面:
对于各个题型,阅读是重中之重,没的说。新题型也很容易拿分数(2018的除外),翻译不好拿分,但是尽量写一写。我主要讲一下后期复习。11月:英语的时间开始压缩为每天3.5小时左右,英语阅读依然不能放松,同时小作文在11月中旬左右提上日程,同样也是先研究总结再背,把各种类型的信背2-3篇,上考场就基本能如鱼得水应付自如了。12月:背呗。之前的笔记啊作文英语这东西得细水长流,每天都要看,而且不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去年三月初我开始背单词,用的星火那套三本的,背到F后实在背不下去了,这也算是我答背单词的记录了。于是买了本胡敏的阅读200篇,想着在文章中来背单词能记得更劳些,也不会太枯燥。每天做四篇阅读,并把里面的生词全背下来。以后几天背新单词的同时再不断重复背以前背过的单词。这招也还管用,用了两个多月时间把这书做完后看真题,感觉单词关基本上是过了。翻译时,我是翻上一段,再对照下书上的译法,看看自己翻的缺陷再哪。
考研专业课方面:
生物化学主要探讨的是生命现象中的化学过程,包括蛋白质、核酸、糖类、脂质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以及代谢途径如糖酵解、TCA循环、氧化磷酸化等。理解这些内容的关键在于构建清晰的分子模型,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进行思考。例如,你想象自己就是那个参与代谢过程的小分子,一步步体验其变化,这样会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对蛋白质部分,一级结构(氨基酸序列)是基础,二级、三级和四级结构的理解需借助于三维模型,凭视觉化来加深印象。至于酶的部分,掌握米氏方程并能灵活运用到具体反应中去是考试的重点。
微生物学则涵盖了细菌、病毒、真菌等微小生物的形态、生理、生态和分类等内容。这部分知识点繁多,需大量记忆,但并不是死记硬背。理解微生物的生存策略和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帮助你形成整体的概念框架。比如,了解不同类型的抗生素作用机制,不仅帮助你记忆,还能你在面对新问题时有更深入的分析能力。
实验技能同样重要,无论是生化实验还是微生物实验,都需动手操作。熟悉基本的实验技术,如SDS-PAGE、PCR、培养基制备、显微镜使用等,不仅对理论学习有辅助,也可能出现在实验题或论述题中。
复习过程中,定期做模拟试题和历年真题是非常必要的。这不仅能检验学习效果,还提前适应考试的节奏和题型。整理错题,找出自有的薄弱环节,针对性地加强训练,也是非常有效的学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