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结构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对于政治科目,我的成绩并不突出,但从经验中学习,许多同学都认为不必急于求成,只需等考试大纲公布后再着手准备。然而,大纲通常在九月至十月间发布,那时专业课和英语的压力已不小,难以保持冷静去细究大纲。因此,建议提前每天留出一些时间浏览上一年的大纲。我有一些同学政治得分很高,他们很早就跟随教师扎实基础,待新大纲出炉时便能从容应对。练习题目同样是关键,1600题在同学们中间反响平平,相比之下,《风中劲草》系列的大纲解析及配套习题更受欢迎,至少需要做两次来巩固知识。至于大题部分,肖秀荣的最后四套预测卷和阮晔的59题非常有价值,2014年,这书中的五道大题猜中了四道。我个人认为大纲是必不可少的,而《风中劲草》十分经典,务必认真对待。最后的背诵阶段,我选择了肖秀荣的书籍,但选择其他教材差异应该不大。在冲刺阶段,我倾向于多做模拟试题的客观题来查找遗漏。主观题的背诵主要以肖秀荣和任汝芬的四套题为蓝本。当然,后期我发现专业课和政治都需要大量记忆,脑力消耗巨大,但我依然全力以赴地背诵。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本科是数学专业的,可是我学得不好,并没什么用,开始时也是一脑袋浆糊。。。数学差得上半年一定要多花时间,暑假之前尽可能看完一遍,第一遍看得很慢很慢,做了全书,也做了张宇的十八讲九讲九讲,我脑子比较差,只能靠多做题弥补,暑假看得第二遍,因为之前看书有了些基础,再加上专题和提高,进步挺快的。九、十月做了张宇的1000题,,从一开始抓紧,后边就不吃亏了,,十一之后背文科的东西也会轻松些。1000题到后边没做完就开始做真题了,真题也是张宇的,02年之前的真题都是一口气能做几套做几套,,十一月份就是剩下的真题一天一套,晚上还加一套市面上的模拟题,十一月下旬真题第二遍,各种模拟题,一直到考试前一两周吧,真题做了两边,市面上数学的模拟题差不多都做过了,注意把错题标出来,,十二月份基本上就得做做错题了。。。数学考得还可以,都是做出来的,,多做题啊!
考研英语方面:
对于历年真题,我以张剑的黄皮书为材料,97年至04年的试题重做了两次,而05年至19年的则反复练习了五次。第一次侧重于翻译,将阅读部分逐字译成中文,对比我的版本与标准答案的差异,确保彻底理解文章内容,这样自然能解答好题目。第二次再翻译时,我会按照自己的理解寻找每个问题的答案,较少依赖解析。05年之前的我没有再重复,但05年至19年的每一天我都坚持完成两篇阅读,并详细研究解析,剖析每篇文章的解题策略和设题要点。这一阶段也开始接触完形填空和新题型。第三次,我专注于找出每年试题中的陷阱,了解其命题方式,归纳各种题目的答题技巧。最后一次则是完整地进行模拟测试。我还特意保留了19年的试卷作为模拟,实际成绩并不理想,让我颇受挫败。但现在看来,在复习过程中不必过于纠结正确与否,重要的是持续努力,每天都会有进步。翻译训练从一开始到考试前一天,每天坚持一句,先是跟从何凯文的每日一句,然后转为翻译真题,总共进行了大约三次。至于作文,我在暑假后开始学习王江涛的《考研英语高分写作》,根据主题和题型来背诵,两天一篇,第三天默写一遍(这个环节至关重要)。背完一个主题后,我会尝试撰写一篇相关主题的作文。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基础概念是关键。材料力学涉及许多基本概念,如应力、应变、强度、刚度等。这些概念构成了分析问题的基础。你需深入理解它们的物理意义,不仅仅是公式。例如,应力是单位面积上的内力,应变则是物体形变的程度,理解这两者的关系有助于理解材料的响应行为。
掌握基本定律和定理。胡克定律、欧拉-伯努利梁方程、圣维南原理等都是材料力学的核心内容。凭理解并能灵活运用这些定律,你解决大多数的基本问题。例如,胡克定律描述了弹性体在小变形条件下的线性关系,是计算应力应变的关键。
再者,实践应用至关重要。理论知识需凭大量的习题来巩固和深化理解。做题时,不仅要关注答案,更要理解解题的过程和思路,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解决问题。山东大学的材料力学考试往往注重实际应用,所以,做一些设计类题目或者案例分析,对提高综合能力非常有帮助。
实验也是学习材料力学的重要部分。凭观察真实材料的受力和形变,你直观地理解理论知识,并加深对材料性质的理解。山东大学的实验设施完善,利用好这些资源,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会学习更加立体。
定期复习和总结。材料力学的知识点繁多,定期回顾帮助你保持记忆的新鲜度,整理出自有的笔记,形成个人化的知识体系,这对后期的复习和理解会有很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