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控制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红宝书是唯一的出题依据,红宝书的作用不是其他书可以替代的。有人可能觉得红宝书编得没什么条理,但这些条理是可以通过自己做不同的记号划分出来的。比如,可以给关键名词画上方框,给需要注意的字眼画上横线,给那些罗列观点的排比句加上序号。需要注意的是,不论选择何种符号方式,千万不要把整本书、整段话都画上横线,这样会导致重点不明。把红宝书上出现的名言(也就是双引号里面的内容)做上标记,并注意他们所在的知识点范围,这是常考考点。充分利用肖秀荣1000题。认真做完后,要从红宝书里找出每道选择题对应的知识点。尤其是做错的题目,不能简单地看背后的参考答案,一定要回归红宝书。另外,把1000题当中出现的易错点、难点补充到红宝书的相应位置上,方便以后查阅对比。我的做法是:第一轮,看一章红宝书(PS:是非常仔细地看),同时给书本分出条理和重点,然后再做肖秀荣1000题里的一章单选题。因为不定项选择题比较难,看第一遍书就做容易打击自信。第一轮是起到打基础的作用。第二轮,根据第一轮所划的重点重新浏览红宝书,看一章书做一章不定项选择题。第二轮是起到巩固提高的作用。第三轮,拿历年真题和肖秀荣的最后四套题练手(PS:只做选择题)。同样,也必须非常清楚每道题源自红宝书的何处。第三轮起到的作用主要是查缺补漏、寻找考试感觉。考研政治拉分主要靠选择题,主观题大家都差不多。而选择题中比的又是不定项选择题的实力。所以考研政治主要攻的就是选择题。三轮复习下来,选择题就差不多搞定了。关注时政,每天一点点(反押题严重,你不知道哪个就会考到),初期做的肖1000题,今年真题中出现了原题多选题,(但早已忘记答案,感觉白做了,可能也出现在了肖八中,好多人说肖八压中了题目)。11月份做、背肖四。大题必须都背完。
考研数学方面:
从九月到十一月,我重新研读了三本书,并于十月开始接触真题,通常每隔三四天就会完成一套,随后深入剖析每一道题目。在闲暇时刻,我会持续翻阅这三本书和660题(它们百读不厌,到最后阶段我专注于攻克错题)。对于高数部分,推荐以汤家凤为主,张宇为辅助参考(如果不需要,也可忽略张宇)。线代部分,非李永乐莫属,他的教学无人能敌。阅读教科书旨在掌握基础知识,但数学考试具有特殊性,因此需要有针对性的练习材料。善用数学教材,精确聚焦,即便时间有限,也能有望取得满分。李永乐的复习全书难度适宜,题型归纳精炼,题量适中,我认为至少应重复练习三次以上。后期则可购买模拟试卷进行训练。虽然模拟卷质量参差不齐,但真题始终是重中之重,不容忽视!我在一个笔记本上整理了所有公式,在考前两周每天都背诵一次。
考研英语方面:
大概有三个月左右的时间是在背单词看文章,红宝书的单词大概背了两遍,用的是张剑的黄皮书看里面的文章,张剑的黄皮书里面的文章挺不错的,可是出题思路和考研英语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上,所以那些题目做不做无所谓,做了对错几个也不要太在意。就这样每天大概复习三四个小时到了六月中旬开始做真题,每天一篇真题,第二天早上背文章和词组,把真题文章大概都背诵了一遍。我觉得英语我最大的失误就是在最后几天没有留几套真题来练手,以至于后来没有新题可以做,这样真题大概做了3遍左右吧。至于作文也是考研1号配套的作文,写作160篇,大概是从11月份左右考试写真题的作文然后背作文书里面的文章。好啦,英语就这样完结。。。。
考研专业课方面:
自动控制理论是一门深入探讨控制系统设计、分析和优化的学科,它涵盖了系统建模、稳定性分析、控制器设计等多个方面。理解和掌握系统的动态行为至关重要。这包括了解线性系统的微分方程模型,理解零极点分布如何影响系统响应,以及如何凭拉普拉斯变换进行频域分析。这部分的内容需大量的计算练习,只有凭反复的实践,真正熟悉并掌握。
稳定性的概念是自动控制理论的基础。劳斯-赫尔维茨稳定性判据和奈奎斯特稳定性判据是需熟练运用的工具。对更复杂的系统,还需理解根轨迹法和频率响应法等高级稳定性分析方法。这些都需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思考和应用,以深化理解。
再者,控制器的设计是自动控制理论的核心部分。PID控制是最基础也是最实用的控制算法,需深入了解其工作原理,并能灵活调整参数以适应不同的控制需求。现代控制理论如状态反馈控制、最优控制、自适应控制等也需有一定的了解。
在学习方法上,我建议大家以教材为主,辅以高质量的习题集和历年真题进行训练。理论知识要结合实际案例去理解,比如研究一些经典的控制系统,如自动驾驶汽车或飞机导航系统。编程模拟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手段,MATLAB的Simulink帮助直观地看到控制系统的运行过程。
团队讨论和答疑环节也是非常重要的。与同学一起讨论难题,向导师教困惑,都帮助更快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自动控制理论的学习是一个由浅入深,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需耐心和毅力,但只要你坚持下去,一定会收获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