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应用化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前期政治多浏览新闻,有下软件,学习中国,紧跟习大大的足迹、思路,背一些知识讲义,还有肖秀荣知识点精讲精练和1000题,第一遍做1000题没有做笔记,根据解析分册将答案划出背诵,第二遍仍做错的就做了笔记。风中劲草背了两遍,后期就是背肖八,肖四,蒋五的模拟题大题。政治选择题重点对待的毛泽东的著作,针对马原,有梳理框架,将各个原理、方法论放在相应的范畴里。政治的历年真题主要看了选择题,十一月份开始限定时间做成套的真题,主要把握做题节奏和思路。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是学习的重中之重,拉分太厉害了。好多人都说课本要多看,但是我认为把定理和例题看会了就行了,不用非得弄懂定理是怎么证出来的,浪费时间而且偏离考试方向。要把复习全书至少做两遍,第一遍每道题都做,第一遍做的时候会感觉很多都不会,没关系,刚开始都那样。要结合最近三四年的真题题型来做题。真题要做两遍,特别是近几年的题型要多研究。我觉得大家可以先把课本过一下,不会的尽量问。一定要把基础打牢!
考研英语方面:
从四月直至暑假前夕,我每天都坚持做一篇张剑的《阅读150篇(基础版)》黄皮书。在此期间,重要的是别过于在意正确率,目前做阅读的目标是为了形成英语阅读习惯和培养语感,内容比答案更为关键。有人可能会问,在读这些文章时是否应该记住陌生的单词呢?这个问题因个人情况而异,如果你觉得时间允许,记单词当然有益;如果觉得已经有足够的词汇书要处理,不记也无妨。完成《150篇》后,暑假来临,我开始着手97年至04年的真题阅读,依旧是张剑的黄皮真题集。至于每天做多少篇,我认为都可以,我个人选择每天一篇。在做真题时,要注意收集不认识的单词,并结合后面的解析来剖析段落、研究问题、理解复杂句子,甚至全文翻译。尽管97至04年的题目风格与近几年有所不同,但接触一下仍然很有益。暑假结束后,我进入了05年至今的真题训练阶段,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过程,题目的参考价值逐年提升。这个阶段的训练和暑假时期相似,依旧需要记忆新词、分析问题和段落、处理长难句。每个人应对真题的方法不尽相同,有些同学会选择每天攻克一年的阅读部分,标记新词、研究长难句,第二遍分析文章,第三遍分析题目,如此反复多次。这种方法似乎很普遍,也是主流之一。然而,我的做法略有不同,我只做了一遍,对于一些较难的文章,我会再做一遍。我每天只做一篇阅读,当天就会标记单词、长难句,分析文章和题目,以及翻译全文。因此,我的复习策略可能稍显非主流,师弟师妹们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我这个人可能比较倾向于深入钻研,无论是政治大纲还是英语阅读,我都仔细研读,认真思考,所以在做题速度上相对较慢,以至于没时间做第二遍。每个人都应打造出属于自己的高效工具,形成独特的解题和阅读方法,最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对了,别一次性做完所有真题,记得保留最近三年的,考试前半个月用来模拟实战。李剑的《考研英语词汇真经》我看了六遍。前三遍通读,第四遍只看单词,第五遍和第六遍只看例句。我认为这本书归纳得相当好。
考研专业课方面:
无机化学是化学的基础,它涵盖了元素周期表、离子键理论、配位化合物、氧化还原反应等多个核心领域。理解和掌握元素周期性的规律至关重要。你需深入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比如电子排布如何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以及为何同一族的元素有相似的化学特性。
对离子键理论的理解,你需明白离子间的相互吸引是如何形成稳定的晶体结构的,这涉及到电荷、大小、极化性等因素的影响。对晶格能、离子半径比等概念要熟悉并能够灵活运用。
再者,配位化合物的学习是一个难点,尤其是配合物的命名规则、稳定性和立体化学。配合物的形成机制、价键理论和晶体场理论都是需重点复习的内容。理论知识的理解需结合实际例子来加深印象。
至于氧化还原反应,你需精通氧化态的计算,了解氧化剂和还原剂的角色,并能熟练运用各种氧化还原方程式的书写规则。掌握半反应法解题是十分必要的。
在学习方法上,我建议大家多做笔记,整理出自有的知识框架,这对后期复习非常有帮助。做题是提升的关键,凭大量的习题训练,你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理论知识。遇到难题不要怕,试着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或者查阅资料,寻找解答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学习。
定期回顾和自我检测也很重要。每周设定一天进行知识点的梳理,每月做一次模拟测试,检查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积极参加讨论,与他人交流学习心得,也能帮你发现自有的盲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