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真的没什么复习方法可以说的,因为说白了,这是一个可能费力不讨好、可能不费力却讨好的科目。不过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那就是选择真的很关键,尤其是多选,要费工夫好好记一记,多做一些选择题,最起码留个印象。新大纲下来之前把把马原部分学完,这部分重在理解,然后开始看新大纲。我记得到最后,我的大纲解析看了4遍,肖1000做3遍就差不多了。主观题部分,那就靠最后一个月突击,到时候会有各种最后N套题,多看看出题方向和思路,然后各种背,昏天暗地的背,相信你自己就可以了,当然,有的同学背的明明很多,但考试的时候却不知道该不该写,有一种感觉叫:考过后看看标准答案,我其实背过了,但在考场上我并不知道那就是答案。所以思路很重要,能不能灵活自如的运用你所知道的知识更重要。
考研英语方面:
考研英语复习的核心任务无疑是背单词,我记得那年我翻了五遍星火出版的单词书,至少也看了五遍。阅读训练同样关键,大家都强调这一点。初期,我使用了在学校找到的“星火120篇”来练习,我不是为了做题,而是逐句精读并翻译,遇到生词便查阅并记录在边上,以此建立学习英语的习惯。同时,我也通过学习新概念3(可以听录音)来提升英语能力。此外,我开始接触真题,采用张磊的《红宝书》,专注于阅读理解,逐句翻译。
暑假期间,烈日炎炎。除非去上课,每天早上我会抽出时间朗读真题阅读,试图尝试背诵一些内容,尽管没有特定的目标,我坚持了很长时间。晚上临近回宿舍休息时,我会细致地翻译一篇文章。单词记忆依然以星火为主,还购买了考研战略家的150多页标准注释,每天翻阅10页,标记不熟悉单词并多次回顾。暑假期间的英语复习就是这样,顺便提一下,我还抽空温习了几遍课堂上学过的语法知识。
十月份,我开始做一套完整的模拟题(来自高联大纲),体验考研英语的真实感觉。完成这套题后,我转而练习完形填空,比较了《红宝书》和《黄皮书》,最终选择了解释更详尽的黄皮书真题解析(试卷格式),做了从2005年至2009年的题目。之后,我逐年攻克新题型,并整理出常见题目的解题策略。翻译部分,我采取自我翻译,然后核对参考答案,查找生词,逐字逐句对比参考译文,总结翻译技巧(我先把短语和单词逐一翻译,再调整顺序,整合句子含义)。阅读仍然需要每日晨读。在完成上述部分后,我又回到了阅读理解,一如既往地逐字逐句翻译。然而,时间紧迫,我开始处理剩余年份的真题,这次加入了写作部分。遗憾的是,我没有充分练习写作,仅在最后10天整理了两套模版,背了一些大小作文的句子。在这整个过程中,我一直保持着饭前午后背单词的习惯,只是不再依赖星火,而是专注那本简洁的战略家书籍。
考研专业课方面:
法学综合涵盖了大量的法律基础理论和主要法规,这是理解具体法律问题的基石。我注重从宏观上把握法律体系,凭阅读教科书和案例分析,逐步构建起自有的法律知识框架。我会定期复习,确保对基本概念、原则和制度有清晰的理解。我还会关注最新的司法解释和立法动态,以保持知识的新鲜度。
民事诉讼法学与仲裁法学则更侧重于实践应用。我认识到,这不仅要求我对程序规则有精确的把握,还要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花费大量时间研读经典案例,试图从中提炼出裁判逻辑和程序要点。我还积极参加模拟法庭活动,凭角色扮演,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仲裁法学的部分,我特别关注了国际仲裁的规则和实践,这对拓宽视野,提升跨文化交流能力非常有益。
在学习过程中,我坚持“学以致用”的理念,尽量将所学知识融入到日常思考中。例如,我会尝试从法律角度解析社会新闻,或者对身边的法律问题进行分析,这样既锻炼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使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我想强调的是,好的记忆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是这两门科目不可或缺的。我凭记忆技巧训练和思维导图的方式,提高这两方面的能力。我也懂得调整学习节奏,适时放松,保证身心健康,以最佳状态迎接每一次的学习和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