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能源工程及电站动力系统考研经验与备考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大约在10月,高等教育出版社推出的《考研政治大纲解析》成了我复习的起点。尽管这四十万字的篇幅对我而言并不算太过庞大,但内容略显单调,且由于类似的叙述风格,容易让人混淆概念。然而,一旦攻克了首部分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会显得轻松许多,而近现代史和思想政治理论的理解难度几乎为零。当时,我将这本书与《肖秀荣1000题》结合使用,每读完一章就像学习教科书那样做相应章节的选择题,这种方法让我受益匪浅。题目帮助我确定了阅读的重点(即使几乎每一处都是重点)和知识点间的差异,从而减少了混淆的可能性。由于我在后期几乎没怎么死记硬背(几乎没有长时间抱着书背诵的经历),所以我坚信这次深入阅读对我至关重要,尤其是对我这种阅读速度较慢但能记住更多的人来说,我自诩这是“理解性记忆”,并大力推荐这种方式。因此,我认为这两本参考资料极其有价值,有大神提议大纲解析应再读一遍,如果时间充裕的话,值得一试。在此之后,我还天真地把《肖秀荣1000题》中的解答连同答案都抄了一遍,虽然并未记住多少内容。不过,事后反思,或许这个过程无形中还是有所助益的。
考研数学方面:
高等数学的学习资料推荐汤家凤的高等数学辅导讲义和张宇的十八讲,尽管初期的基础部分可能颇具挑战性。建议以教科书为中心,每周攻克一章内容,某些篇幅较长的章节则需两周时间。可以选择使用本科教材,如同济或浙大的版本,但务必依据考试大纲来学习。同时,可以挑选教材中的课后练习进行训练。此外,李永乐的《复习全书》也是很好的参考资料,尽力理解并解决每一个问题。这一阶段可能会遇到许多让人困惑的题目,这时候应该在不明白的地方做好标记,以便在后续的复习中重点突破这些难点。
考研英语方面:
对于历年真题,我以张剑的黄皮书为材料,97年至04年的试题重做了两次,而05年到上一年的则完成了五次。初次接触时,我把重点放在翻译上,一字一句地翻译阅读理解,通过对比译文与标准答案找出差异,深入理解文章内容,自然而然就能解答题目。第二次再翻译时,我会按照自己的理解寻找答案,尽量减少依赖解析。对于05年之后的题目,我没有在第三次重做,而是从05年开始,每天完成两篇阅读理解,并仔细研究解析,剖析文章的答题策略和设题要点,这次也开始接触完形填空和新题型。第四次,我专注于识别每个年份试题中的陷阱,了解命题模式,总结各种题型的解题策略。最后一次,我完整地模拟了一套真题,结果并不理想,让我颇感挫败。现在回想起来,在复习过程中不必过于纠结做题的正确率,重要的是保持持续的学习,每天都会有进步。翻译练习我坚持到考试前一天,最初跟随何凯文的每日一句,后来转为翻译真题,反复进行了三次。至于作文,我在暑期过后开始使用王江涛的《考研英语高分写作》。我按主题和类型来背诵,两天一篇,第三天进行默写(这个环节至关重要)。每完成一个主题的背诵,我会尝试撰写一篇相关主题的作文。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水力学”,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至关重要。水力学主要研究水流的行为和性质,包括流体静力、流体动力学、流动形态等基础知识。例如,理解压力、浮力、流速、流量等基本概念,以及伯努利方程的应用,这些都是基础中的基础,必须扎实掌握。
深入理解水流的基本规律。比如连续性方程、动量方程和能量方程,这些是解决复杂问题的关键。在学习过程中,我会凭做大量的习题来熟练运用这些公式,也会尝试从物理角度去理解它们背后的含义,不仅仅是机械地记忆。
再者,实验和实践环节也是水力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室的操作,如测量流速、流量,或者观察不同条件下的流态变化,都能帮助直观地理解理论知识。我建议大家尽量参与这些实践活动,亲手操作会加深理解和记忆。
案例分析也是提高学习效果的有效方式。找一些实际的水利工程案例,比如水库设计、河流治理等,分析其中涉及的水力学原理,这样既能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也能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习策略也很重要。我习惯先整体梳理知识点,构建知识框架,逐个击破难点。定期回顾和自我检测也是必不可少的,凭做模拟试题或历年真题来检验自有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