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考研经验与备考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作为一名在政治领域有一定基础的人文科学学生,我发现学习政治并不感到困难,也不必投入大量时间。我认为肖秀荣的政治复习资料已经相当完备。从备考的第一天起,我就习惯每晚抽出一些时间阅读知识讲解,但这阶段不必急于强记,因为硬记的信息也容易遗忘。最好是保持冷静的心态,边看边思考,并结合做1000题来加深理解。到了12月左右,我才开始逐步记忆专门的知识点小册子,并与后期的四套卷和八套卷相结合,确保理解选择题并熟记简答题内容。同时,关注时事政治也很重要,利用碎片时间浏览新闻以保持敏锐度。
考研数学方面:
自我感觉在数学方面还算得心应手,投入的时间相对较少。四月份我就开始研读教材,到了暑假,复习进度格外高效。对于课后练习,我会挑选部分题目来做,并非全部完成。五月份进入复习全书阶段,做完一轮后,我发现有些错误本可避免,有些则是我真的不懂,于是做了标记,并在第二次复习时专注于解决那些难题。七月份,我回顾之前的笔记,自我提炼了数学知识,以构建一个明确的解题思维框架,这样在面对问题时能更清晰地理解其考查点。八月份我开始刷历年真题,某些年的题目颇具挑战性,我用了一个月才完成第一轮,感觉不尽如人意,于是又重做了一遍,并深入探究各年试题的模式,自己进行了归纳总结。十一月份,我购买了模拟题,难度较大,我建议尝试,但不必太在意正确率,关键是要理解解题策略。
考研英语方面:
希望同学们认真对待每一部分,各部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只做题死抠阅读我觉得不是一种好的方法。基础不是很好的同学一定要认真背单词,而是放在语境里背,加大阅读量,不懂的词去查,当它反复出现的时候自然会记住的。另外一个我认为比较关键的是养成习惯,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保持一个固定的频率才会出效果,不能今天读三篇明后天就不读,每天的量可以因人而异少一点,但要保证每天都要阅读,这个很重要。最后参考书籍不建议买太多,好的资料只学一遍是不够的
考研专业课方面:
遥感概论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涵盖了物理学、气象学、地球科学等多个领域。理解其基本原理至关重要,比如电磁辐射理论、遥感平台和传感器的工作机制等。这些基础知识不仅帮助解析遥感图像,也是后续深入学习的基础。
遥感图像解译是考试的重点。需熟练掌握各种地物的光谱特性,以及如何凭颜色、纹理、形状等特征识别不同的地物。了解并能应用遥感图像处理技术,如增强、分类等,对理解和解答复杂问题非常有帮助。
再者,遥感的应用部分也非常重要。它涉及到生态环境监测、城市规划、灾害评估等多个实际场景。这部分需关注最新的科研动态,了解遥感技术在各个领域的最新应用,这样不仅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能为答题提供丰富的实例。
至于学习方法,我认为首先是系统性学习。将遥感的知识点按照模块整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这对理解和记忆都非常有帮助。其次是实践操作,利用开源软件进行遥感图像处理,直观感受遥感技术的实际应用。多做题、多分析,历年真题是最好的复习资料,凭反复练习,熟悉考试的出题模式,提高答题效率。
团队学习和讨论也很重要。与同学一起探讨疑难问题,碰撞出新的思路,也能互相激励,共同进步。定期回顾和总结也是必不可少的,这有助于巩固记忆,提升理解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