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经验之谈:(1)政治不用开始的太早,最早八月即可。尤其近几年考研大纲变动很大。(2)学政治一定要有效率,每天的按部就班不是目的,能把琐碎的知识点记住才是重点,不要把细小知识点的记忆工作留在最后,可以选择一些技巧记忆,比如顺口溜法,框架等等(3)不要轻视后期的背诵,后期的背诵量和背诵难度还是相当大的(至少对于我这个理科生来说是这样),出了肖八小黄书一定要马上背大题(因为肖八每年12月中旬才出,时间很紧)。(4)选择合适的参考书很重要。如果中后期发现书目不合适,一定要学会自我反思并及时调整书目,这点很重要.因为时间是一趟一去不复返的列车,效率远远比努力更重要。别等到考前十天再后悔!
考研数学方面:
使用张宇的教材18讲配合李永乐的线性代数讲义,习题集选用李永乐的660题与张宇的1000题。如果基础薄弱,建议每学习一个章节的视频内容后,同时阅读相应书本,并完成1000题中的A部分。对于线性代数部分,同样按照此步骤操作。目标是在六月至七月份内完成第一轮学习。七八月份重点在于深入理解概念和定理,我发现这种方法极其有效,尤其是在面对复杂问题时,通过回顾基本定义常常能找到解决之道。进入八月到九月期间,开始着手660题和1000题未完成的部分,九月初解决遗留的难题,中旬开始接触历年真题。
我推荐使用张宇的30年真题全解析,计划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每天或每隔两天完成一套,务必弄懂所有不会的题目。前十五年的试题不必限时,但后十五年的应尝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从十月中期开始,重做后十五年的试题,十一月中旬起加入模拟题的训练,同时探索更多提升难度的题目,以及学习解题策略。我还完成了张宇的8套题,如果时间允许,再做4套题。考试前三到五天,进行一次完整的模拟考试,包括购买答题卡并严格计时,以适应真实的考试环境。
考研英语方面:
在整个考研英语备考的过程中,我发现词汇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有些同学专注于探究阅读策略、语法规律,甚至熟读文章,而我个人的应对策略也是有效的,因此无需畏惧。我坚持每六天完成一套英语真题,保留去年12月的最后一套作为模拟。利用零散的时间,如睡前或学习疲倦时,来记忆作文,大概每隔几天背一篇就足够了。如果觉得自己在写作方面较弱,可以专门划出固定时间来背诵作文。由于我在十月份更换了学校,英语复习的进度受到了影响,建议大家可以提前多次重复练习。有人强调深入剖析历年真题十分有益,但我仅做了两遍,一次全套,一次只做阅读,效果如何我就不太确定了。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所以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最重要。至于翻译部分,我认为不需要特别分开训练,它在做阅读理解时就能得到锻炼,同时拥有充足的词汇量是关键。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论力学,作为机械工程的基础学科,其重要性不言喻。它主要研究物体运动的规律,包括牛顿力学、静力学、动力学等内容。在备考过程中,我深感理解和应用比死记硬背更为关键。
掌握基本概念至关重要。例如质点、刚体、力、加速度等,这些都是构建理论力学框架的基础。对每个概念,都需深入理解其物理意义,不是仅仅停留在字面理解上。例如,“力”并不仅仅是一个量,更包含了作用效果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理解并运用三大定律是理论力学的核心。牛顿的三个定律不仅要在理论上理解透彻,还需凭大量的习题去实践。做题的过程中,要善于分析问题,找出题目中的受力情况,利用三大定律进行求解。这需具备好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再者,静力学部分要注意力矩平衡和力系简化的方法。在处理复杂问题时,学会使用截面法、隔离法等技巧大大简化问题。在动力学部分,振动、碰撞、守恒定律等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同样重要。尤其是一些特殊的动力学问题,如达朗贝尔原理、虚功原理,理解其内涵并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是提高分数的关键。
复习理论力学不能忽视实验和实际应用。理论力学并非孤立的知识,它与实际工程问题紧密相连。尝试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不仅能加深理解,也有助于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