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考研经验与复习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大约从八月起我开始了复习,主要依赖于肖秀容的教材,并在阅读后完成了1000题。政治科目中,选择题是拉开分数的关键,而论述题方面,大多数人的得分相差无几。对于选择题,我强烈推荐1000题,这套资料涵盖了重要的知识点,如果能熟悉掌握,应对选择题应无大碍。不过,今年的政治选择题似乎难度有所提升,很多题目未曾见过,这或许更考验平时的知识积淀。肖秀容的1000题是一本高质量的选择题集,尽管有些题目可能过于老旧,但在初期用它来训练选择题不失为一个好方法。至于论述题,初期不必过多担忧,待到后期肖4出版后,务必认真背诵,但要注意有时背过的知识点可能会出现在题目的背景描述中。
考研数学方面:
前期复习的时候就要把基础打好,看课本,看复习全书,认真做复习全书上的每一道题,不会的题目最好用醒目的东西标记一下,以后就会重点复习该题型。我一般把复习全书的题目写在笔记本上,然后再写解题过程,这样不至于让复习全书的答案影响到我做题的思路,最后竟然整理了四个笔记本,哈哈。第二遍依然认真看复习全书,查漏补缺每个知识点,把标记的题目重新做一下,仍然不会的就再用其他颜色重新标记。整理每章节内容,重点知识点专项练习一下最好。第三遍就相对轻松,把不会的题目,遗忘的知识点梳理一下,最后整体把握。数学要注意思路逻辑,没思路就不会解体,所以最后整理一下不同的题型对应的解题方法。比如求不同结构类型的极限对应的方法也会不同。数学真题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认真做完,不会的内容再次梳理,举一反三。。模拟题是后期提升的必不可少的利器,市面上的模拟题不少,有时间就尽量做,做的越多越好。其他的模拟题都大同小异,可以选择性地做,比如李永乐
考研英语方面:
首要任务是调整好心态,无需过于紧张。但学英语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在整个备考阶段持续努力,一刻也不能放松。我最早开始准备的就是这一科,大约在四月初,我在正式复习之前先尝试做了去年的英语真题。这样做的目的是双重的:一是了解自己的实际水平,以便我能制定出更有针对性的复习计划;二是让自己熟悉考研的试题类型和难度。关键在于均衡,要平衡地处理四大板块:大阅读、翻译、排序和作文。在有一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这四个部分都应该给予同等重视。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作文的提升空间最大,因此,你可以在接近考试的后期专门加强作文训练。至于完型填空,我没有深入研究。如果时间允许,你可以复习一下,否则可以忽略,因为它所占分数较少,且很难确保高正确率。即使随便猜答案,成绩与精心准备也相差不多,所以在“投入产出比”上并不划算,可以说是可有可无的题型。但请记住,翻译和排序极其关键,其“投入产出比”甚至可能超过大阅读。许多考生失利的原因就在于这两部分做得不好,或者没有分配充足的时间去完成。
考研专业课方面:
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及其运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包括静止流体的性质、流体的动态行为以及流体与其他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等。在复习这门科目时,我认为理解基础概念至关重要。例如,理解压力、密度、黏度这些基本属性,以及它们如何影响流体的行为。流体静力学中的帕斯卡定律和伯努利方程,以及流体动力学中的连续性方程、纳维-斯托克斯方程,这些都是流体力学的基础,需深入理解并能灵活运用。
实践应用是提升理论理解的关键。流体力学中有很多实验和实例,如伯努利定理的应用、管道流动分析、泵与风机的工作原理等,这些都是凭实际问题来加深理论理解的好方式。我会建议大家尽可能多地做相关的计算题和案例分析,这不仅能提高解题能力,也能帮助你在实际场景中运用所学知识。
再者,流体力学与许多其他科目有交叉,如热力学、固体力学等。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整合这些知识能帮助我更全面地理解流体问题。比如,热力学解释流体的相变,固体力学则有助于理解流体与固体间的相互作用。
掌握数学工具也是必不可少的。流体力学涉及到大量的微积分运算,特别是偏微分方程的求解。扎实的数学基础会极大地助力学习。对复杂的流体问题,可能需用到数值模拟的方法,这就需熟悉一些计算机软件,如FLUENT、CFD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