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机械考研经验与备考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形策》看完后到《肖八》上市前大概一周时间,我把近几年的选择题真题又刷了一遍,之前做的都是选择题模拟,做做真题练练手感也可以对真题的风格大致有个了解。另外11月下旬就开始练习马哲大题了,自己写知识点再对答案。
考研数学方面:
第一轮复习高数部分粉皮的李正元版《复习全书》(很经典稍难冲高分强推),线代部分李永乐《线性代数辅导讲义》,这两个都是一边看书一边做题,习题能自己写的决不偷瞄答案,看了答案也要跟着思路自己算一遍,不能偷懒,我一般还会在旁边批注解题思路和要点。有条件的话全书要看两遍。我投入在数学的时间不是很多,平均每天5个小时左右。一轮下来前面的部分就会遗忘很多,第二轮主要就是通过习题来恢复记忆整合提升,我用的是660题,做题之前一般会写一下整章的知识点总结,对加深基础概念的理解很有帮助。后期一个月就是每天上午一套数学题,可以真题和模拟交叉着做适应不同风格。真题做熟可以完美驾驭高频考点,但是还是有很多边角知识点照顾不到,这个时候模拟题的预测作用就凸显出来,我从张宇八套卷和合工大的预测卷中抽了10套做,那道差分方程的题预测题就做过好几道所以答的很顺利。级数的部分一直有很大漏洞抱着侥幸心理就没有补,结果考试的时候那道级数的大题是全靠想象力胡编很难过。后期真题的分数稳定在135+,模拟题120+。遇到遗忘的知识点一定要抽时间做专题复习,做模拟卷受挫是很正常的,我通常做三四天综合会花一天时间填补盲点。如果有再多一点的时间的话我会再多做一些模拟题,明显感觉到自己的熟练度还是不足,所以考研复习实在是宜早不宜迟。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用书:《单词红宝书》、张剑150篇基础版、黄皮书真题、《写作160篇》、王江涛《高分写作》。考研英语注重理解,所以单词尤其重要,刚开始的时候英语只是背单词,一直持续到十月份背的很熟了才停下。大概从五月份开始做阅读题找感觉,选的是张剑150篇基础版,这本书和真题还是有很大差别,所以没太在意。八月份开始做真题,阅读需要反反复复地做,把文章仔细的研究,完型和新题型没有特意地练习,只是做了真题。十月份开始准备作文,基本没写,只是背范文。刚开始用的王江涛的书,后来发现这本书的大作文的风格不适合自己,就换成了一本比较小众的《写作160篇》,但小作文还是继续用的王江涛的书。这两年客观题的难度有所下降,再加上我比较擅长做阅读,所以前面的客观题答的不错。
考研专业课方面:
《水资源系统分析》是一门融合了水文学、环境科学、工程学以及经济学的多学科交叉课程。理解和掌握它需对这些基础领域有一定的了解。核心概念包括水量平衡、水循环、水质模型、水资源规划和管理等。特别要注意的是水量平衡原理,它是理解整个水资源系统运作的基础,涉及到输入、输出、储存和转化四个基本要素。
在水质模型方面,要深入理解各种物理、化学及生物过程对水质的影响,如沉淀、溶解、微生物降解等。学会运用这些知识建立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如线性回归、动态模拟等,这是考试中可能的计算题型。
对水资源规划和管理,需关注政策法规、社会经济因素对水资源利用的影响,以及如何进行水资源优化配置。这部分内容可能会出现在案例分析或论述题中,需具备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
学习方法上,理论结合实践至关重要。除了课本,参考教材和研究论文也是很好的学习资源。我会定期做课后习题,凭实际操作来加深理解。参与模拟项目或者案例讨论,提升你从全局视角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难点,我会选主动向老师教或者和同学讨论,这样不仅能深化理解,还能提高团队协作和沟通技巧。定期复习和自我测试也很重要,比如制作思维导图,帮助记忆和整理知识点。
在备考过程中,我发现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好的生活习惯同样重要。保持充足的休息和适当的运动,能帮助在紧张的学习中保持清醒的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