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物理电子学考研经验与复习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就是得多远得天下,一般来说单选和大题大家都答得差不多。既要重视也不能投入过多精力,否则损耗专业课复习时间。不用太早开始,早背早忘,九月甚至十月开始都不晚。政治考试的最低目标是不要拖总分的后腿,至于能不能提分就看怎么平衡复习时间了。15年考研政治较难,打高分非常不易,一些题出的很偏,在讲义里找不到任何蛛丝马迹,只能靠自己的理解,不知道这种出题风格是不是预示着未来的趋势,但这说明政治光靠背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要理解,其实真正要死记硬背的文字也并不多。我用的是肖秀荣的政治三件套:讲义、1000题、真题。先认真通读讲义,做每章后随附的选择题。我是在一整个部分所有章节都读完后才做1000题里相应部分所有章节的选择题,而不是读完一章马上做,通过这样的时间间隔可以检验自己哪些已经记住了,哪些没有(当然做题时严格闭卷),然后把那些毫无疑问肯定会做的题划掉,从此不再看,留下蒙对的和做错的以后复习。第二遍读讲义就是有重点的读了,同时回顾错题,再划掉一些可以放手的。第三遍只看需要背诵和重点记忆的文字,回顾错题,开始试着做分析题,把该背的背会。考前买了肖秀荣的时政小册子和8套卷,个人认为单选和分析题大家的得分率应该差不多,多选题是拉开分数的关键,也最难把握。这个既需要对细微知识点的精准把握,也需要深入的理解。
考研数学方面:
去年的这个时候我没打算考研,所以我复习数学是从五一才开始的,不过那时候没看进去什么,到了暑假才开始正式复习,到最后时间有点不太够,真题都没做完,不过成绩还算理想,毕竟今年数学比较难。数学全书(第一遍)。这一遍过的非常仔细,每一道例题,都盖住答案,自己做一遍,如果做对了,方法是否一样;如果做错了,错在哪里。这一遍战线拉得比较长,三个多月,而且这一段时间主要是在看数学。
考研英语方面:
众所周知,英语阅读是解题的关键,而我当时因为紧张导致阅读难以进行。不过还好,我对语言的感觉还在,尽管完形填空可能错误颇多,但由于其分值不高,最终成绩还算过得去。对于英语复习,我的策略是记忆词汇、演练真题和撰写作文。在复习初期,我与许多同学一样,坚决每天背诵图书馆借来的单词书中的几页,并利用扇贝单词应用抓住间隙时间学习。无论重复多少次,词汇的记忆都是必不可少的,良好的习惯需要持续保持。大约从六月起,我开始着手做历年真题,不断重复练习,多次分析并解决问题。我选用的是张剑的英语黄皮书,其中包含的阅读理解80篇和150篇我也购买了,尽管最终未能全部完成。总的来说,考试前要确保手感不减。最后两个月,我开始专注于作文,将作文分解成9个部分,按照各个部分的模板填充内容,最终组合成一篇完整的文章。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大学物理”,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至关重要。物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学科,每一个公式背后都蕴含着深刻的物理意义。例如,牛顿三定律、电磁场理论、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等,都需深入理解,不仅仅是死记硬背。我会经常思考这些概念如何应用于实际问题中,这样不仅能增强记忆,也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做题是巩固知识的有效方式。无论是课后习题还是模拟试题,每一道题都是对知识点的检验。我在复习过程中,坚持每天至少完成一套题目,遇到不懂的地方会立即查阅资料或者教老师,确保每个疑难点都能得到解决。要注意题目的类型和解题思路,这对考试中的答题技巧有很大帮助。
再者,实验也是大学物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考研可能不直接考察实验操作,但理解和应用实验原理是必要的。我建议尽可能多地参与实验课程,凭亲手操作加深对物理现象的理解,这对理解复杂的物理过程非常有帮助。
我还特别注重教材的选和使用。我个人比较喜欢用《费恩曼物理学讲义》,它以深入浅出的方式讲解物理,对我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有很大的帮助。当然,其他经典的教科书如《大学物理学》也十分推荐。
团队学习也是一个很好的方式。与同学一起讨论问题,既能互相激励,又能从不同的角度理解问题。我常常和我的研友一起复习,共享笔记,相互解答疑惑,这样的学习氛围对进步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