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的复习不需要太早开始(即使政治理论基础很差,也不要太惊慌),因为背得越早,也忘记得越快,最可怕的结果是后劲不足。从9月4号至10月3日,我把政治理论考试大纲解析(江湖人称“红宝书”)给看了一遍,除了思修没看,其它部分都认真地看了,但是没做笔记,只是在有些知识点上划了些横线而已。看完这遍之后,再参考考试大纲,对考试的范围和要求比较清楚了,但底气还是不足,毕竟太多知识点了,担心自己记不住。这段时间每天花在政治上的时间为2个小时左右,我选择在晚上7点至9点这段时间看,因为感觉这段时间对政治理论的好奇心最大。每天都严格要求自己要看多少页,规定任务量是为了不让自己掉以轻心~看完一遍红宝书之后,我开始做《肖1000》,只做了选择题部分,没做材料分析题,材料分析题仅仅是看了答案,为了之后背诵的方便。选择题题量很大,而且有些是比较难的,某些部分你可能会错很多,但是没关系,重要的是能找出错误的原因所在,究竟是粗心所致,还是压根不懂知识点,或是超纲。一定要多总结!做《肖1000》的目的是一则为了检验自己前面一个月的学习成果,二则为了巩固自己的知识。我的做法是前一天做了一些选择题,对完答案后,第二天再去检查那些做错的知识点,寻找病因。
考研数学方面:
在考研数学的学习中,确实有些章节难度较高,深入研究会发现其复杂性不容小觑。然而,当前的考试趋势已较少涉及这些过时的知识点,因此在复习这部分时应根据自身能力适当调整。到了九月,持续做题是必要的,但此时还在做1000题可能需要自我反省。对于做错或不懂的题目,建议将其记录在笔记本上,并明确自己的错误点、关联的知识点以及个人体会。
考研英语方面:
从三月初开始,一完成每日任务便立即休息,并别忘了标示进度日期,这会让你感到实实在在的成就,看着单词本上积累的日志会很有满足感。当你初次背完词汇,就可以着手做阅读理解了。确实如此,无需过于在意语法规则等细节,只需专注于词汇与阅读,反复练习,其余一概不论。计时做阅读,逼迫自己在一小时内完成,至多允许额外十分钟,若耗时超过八十分钟,意味着考试时可能会时间紧迫。初期的成绩可能不尽如人意,我当初只能答对六个(微笑表情),每次做完后立即校正,简单浏览错误部分,深入分析则留待次日。关于阅读真题,仅需做历年试题即可,保留近两套作为最后的模拟测试。首先独立完成一篇,记录不熟悉的词汇,然后全文翻译,接着对照翻译再次解题,比较两次的答案,最终核对正确答案,根据你的翻译找出答案不同的原因,或是为何正确,为何错误。如此坚持翻译大约十几篇文章,你的翻译技巧和阅读理解能力都将大幅提升。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固体物理的理解,必须从原子层面开始。理解固体是由大量原子组成的,这些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了固体的宏观性质,这是基础。特别要关注晶格结构,包括简单立方、体心立方、面心立方等,以及它们的对称性和声子模式。晶体的能带理论也是重点,它解释了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的区别。
掌握量子力学的基本概念至关重要。固体物理中的许多现象,如电子的波粒二象性、泡利不相容原理、费米面等,都离不开量子力学的描述。特别是理解和应用薛定谔方程,这对理解能带结构和电子输运性质非常重要。
再者,热力学和统计物理的知识也十分关键。比如,理解费米-狄拉克分布,它是描述费米子系统在热平衡状态下的微观粒子分布的重要工具,对理解固体的热电性质有很大帮助。
至于学习方法,我认为首先要建立清晰的概念框架。凭阅读教科书或参考书,构建出一个系统的知识网络,明确各个知识点的关系。做大量的习题来加深理解,尤其是那些需综合运用多个知识点的问题,往往更能检验理解程度。讨论和交流也很重要,与其他同学一起探讨难题,或者参加辅导班,听老师解析复杂的概念。
定期复习和自我测试是巩固知识的有效手段。你尝试关闭书本,回忆并解释某个概念,或者尝试解决一道以前做过的题目,这样检查你是否真正掌握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