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科学技术哲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我从一开始就觉得政治自己背太没有方向性了,自己买了教育部出的《大纲解析》,第一遍时马原和毛中特部分我大概是一两天看一章,毛中特的五六七章我大概看了一个多周吧,当时是手抄重点笔记,确实是慢,一天学政治就要花三个小时,然后每天看完还有做该章的选择题,就是那个肖秀荣的1000题。之后就是看史纲和思修,我记得史纲我大概看了三四天,思修只用了一天(不过这一天什么其他事都没做),这两部分没有抄笔记,就只是在书上勾重点,因为难点和重点在前两部分,史纲和思修相对而言容易一些。PS:书上的第五部分完全没必要看。第一遍过政治的时候慢到我抓狂,而且看过完全无印象,当时觉得打死我也背不下来。第一遍复习的时候不需要准备大题,所以练习册上的简答题的一个都没看。第二遍看的时候就已经快很多了,对着笔记,看着书上勾画的重点,练练选择题,每天两个小时左右了。这个时候我们还是没有开始背大题。这个时候我买来了肖秀荣的《命题人讲真题》,感觉对于选择题部分还是很有用的。
考研英语方面:
对于英语真题(至少应练习两次),普遍的看法似乎都认为阅读理解是关键,胜者为王。初次尝试时,即便花费很长时间却仍难以理解且错误连篇也是情有可原的。我不推荐使用模拟题,包括后期出现的一些如何凯文系列,因为真正的英语试题是由一组教师共同命制的,其问题设计和风格并非出自单一教师之手,而模拟题往往无法企及那种水准和质量,其出题模式也有差异。想要在阅读理解上有所突破,你需要精做100篇左右,反复练习三四次,并学会深入分析。真题的难度超过六级考试,近年来老师们观察到其风格有些接近雅思和托福。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哲学基础”,这门课程涵盖了从古希腊到现代的哲学思潮,包括形上学、认识论、伦理学等核心领域。我认为,理解哲学基础的关键在于构建一个清晰的哲学史框架。我建议先通读教材,把握每个时期的主要哲学家和他们的主要观点,凭阅读原典进一步深化理解。不要忽视批判性思考,尝试去挑战和反驳你所读的观点,这会帮助你深入理解哲学问题的本质。
“哲学原典”是对原始哲学文献的研读,如柏拉图的《理想国》、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等。这部分的学习需耐心和细致。原典往往语言深奥,但背后的思想却无比丰富。我通常采取的方法是,先独立阅读并尝试理解,参考注解和解析书籍,再用自有的话复述一遍,确保真正理解了其中的含义。我会定期做笔记,记录下重要观点和自有的感悟,这对复习和整理思路非常有帮助。
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我发现讨论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我参加了几个哲学讨论小组,凭与他人的交流,我听到不同的解读,拓宽视野,也更能激发我对某些问题的深入思考。持续的写作训练也很重要,无论是论文还是读书报告,都能锻炼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至于复习,我推荐使用思维导图来梳理知识点,将复杂的哲学理论结构化,这样不仅有助于记忆,也能帮助你在考试时快速定位答案。定期做一些模拟题,熟悉考试的形式和节奏,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