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信息安全考研经验与备考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的备考量其实还是很大的,很多人都说9月之后再准备来得及,我觉得这个因人而异吧,如果你本科的时候马原、毛中特这些课程学习的不错(重要的是理解)并且不是很抵触这门课,或许可以把政治的备考放在新一年大纲解析出来(9月中旬左右)之后,如果你政治毫无基础,个人建议在9月前至少把马原部分弄透,原因是这门课比较晦涩难懂,重在理解,且每年大纲变化不大,提早准备会为后续的备考提供更多的灵活空间,毕竟政治理论这门课还有毛中特、史纲、思修、时政那么多部分呢。有些内容特别是政治经济学的部分不太好用形象的方式表达,这块大家一定别糊弄过去,以自己内心真的弄懂为宜,马原部分的考题基本都是理解,别指望遇见原题。毛中特的学习和时政关系比较大,每年也会因为国家政策有相当部分的调整,建议放在9月之后准备。史纲的老师讲课就是比较搞笑,能把史实的东西当故事讲出来,这门课重点是时间轴要清晰,因为最后出题通常会联系到多个时期,像一些重要会议,重要著作,以及不同时期的土改政策等这些要重点记忆,越是觉得很绕很难的地方越应该下工夫,因为往往这些就是考点,到最后就是分数上的差别。
考研数学方面:
我从大学三年级的寒假期间开始了数学复习。那时,我仔细研读了教科书,但遗憾的是,并没有留下多少印象。接着,我尝试解决了书中的所有习题,然而收效甚微,似乎只是为了给自己一点心理上的慰藉。之后,我坚持不懈地多次练习历年真题,逐渐摸索出一些解题策略,并进行了归纳总结。至于冲刺阶段,我坚决完成了张宇的八套卷和四套卷。面对八套卷时,我发现题目数量庞大,往往无法按时完成。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时间紧迫,可以选择只做选择题和填空题,大致浏览一下大题,主要是为了了解题目的趋势和方向。
考研英语方面:
背诵词汇是永无止境的,十几个单元的单词都需要反复记忆。对于写作,熟读张剑资料上的十余篇小作文及三十篇大作是必不可少的,即使大部分内容可能已经模糊,但它们对提升英语基础至关重要。《阅读80篇基础版》我精读了三次,真题同样如此,这有助于培养语感。此外,个人整理的解题技巧也要认真回顾,否则到了最后阶段,可能会发现自己连翻译都生疏了,那时才发现之前两次研习语法的努力付诸东流。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数据结构,它是算法的基础,理解和熟练掌握各种数据结构(如链表、树、图、堆、栈、队列等)及其操作至关重要。需熟悉并能灵活应用这些数据结构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最短路径、最大流等问题。刷题是提高这方面能力的有效方式,LeetCode或牛客网上的题目都进行实战训练。
计算机网络的学习要注重五层模型的理解,从物理层到应用层,每层的功能、协议以及它们之间的交互都需清晰把握。TCP/IP协议族的细节尤其重要,包括TCP和UDP的区别,HTTP、FTP等常见应用层协议的工作机制,以及网络拥塞控制、IP路由选等高级话题。
再者,操作系统的学习,重点在于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和I/O管理。理解操作系统如何调度进程,如何分配和回收内存,以及文件系统如何组织和检索数据,这些都是基础但核心的知识点。理解操作系统的并发和同步概念,如PV操作,也是必不可少的。
计算机组成原理部分,你需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基本工作原理,如CPU的结构、指令集体系、存储层次结构、总线系统等。特别是计算机会计、浮点运算、存储器的地址映射和替换策略等内容,往往会在考研中出现。
学习这些科目,理论结合实践是最好的方法。阅读教材获取基础知识,凭做题加深理解,参加编程竞赛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多看论文,了解最新的研究进展,这不仅拓宽视野,也有助于对基础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参加讨论小组或者找导师指导,及时解答疑惑,提高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