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通大学人工智能考研经验与复习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在政治学习方面,初次考研失利的主要原因之一便是我对政治科目的准备不足。和其他考生一样,我也曾疯狂地搜集各种备考经验和联系前辈求教。普遍来说,身边的考研前辈们都没有因政治而困扰,他们通常将主要精力集中在专业课程和英语上,认为随便记一下政治就能轻松拿到七十分以上。于是,我也轻视了政治的学习,每天草草地翻阅几页就自欺欺人地以为复习过了。然而,在考试当天,当我拿到试卷时,彻底傻眼了。不仅多选题无从下手,就连单选题也让我感到困惑,每一题似乎都认识,却又无法确定正确答案。政治考试结束后,我预感今年的考研将会以失败告终,心情无比沮丧。
针对政治复习,千万不能掉以轻心!我开始认真对待,购买了一本选择题背诵手册,每天固定时间记忆重要考点。经过两个月的坚持,我逐渐找到了做政治选择题的感觉,脑海中构建起了各部分的时间轴和事件链,解题能力显著提高。此外,大量刷题同样关键,我完成了肖秀荣的1000题四遍,以及其他教师的类似800题、1200题至少两遍,可以说我是刷题的狂热者。到了考研后期,我把重心转向政治冲刺,购买了几乎所有知名教师的模拟试题,专攻选择题。做完这些题目后,我能大致把握到当年的重点和考点所在。
总结我的经验如下:
1. 梳理“线索”至关重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知识点琐碎,难以零散记忆。你需要找出时间线、事件线、人物线等线索,按部就班地记忆重大历史事件。
2. 反复出现的考点必须牢记于心。别误以为只有大题需要背诵,前期的选择题考点也要熟记,并且要做到滚瓜烂熟,避免答题时犹豫不决。
3. 多做模拟题,培养手感。由于我第一次考研的政治成绩较差,第二次备考时我做了大量习题,结果证明这确实有助于了解题型规律,找准考点。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考察的重点一直是基础知识!课本一定要看,因为近几年很多证明题都来自于书上的例题,数学考得越来越细越来越基础~复习全书至少看两遍,每一题认真思考,第一遍复习全书看的过程中穿插660题,这些小题很经典,一些很细致的知识点都有点到,~第一遍,复习全书大概会用两三个月时间,看得很慢不要紧,慢慢吸收~第二遍看起来就会很快,一个月多一点,看一下基础、重点、错题~有的同学可能喜欢做错题整理,这可能是个人特色但却是很浪费时间,而且对于基础不好的同学来说真的是漫天的错题,所以建议错题在书上标注一下,实在想整理出什么,做完一遍真题再回来更有针对性的整理!!真题请做两遍,第一遍3小时内做完,一定要看时间!第一天3小时做题,第二天3小时对答案加整理,一个多月过去了~做完真题你其实就会了解,大题每年考来考去就考那么几个知识点,第二遍真题就是做后面按知识点分开的部分,强化知识点~模拟题的话我做的一直是6+2,其他的你也可以做,不过太难的话就不建议,因为考研不会考辣么辣么难的题目,关键就是基础和计算能力~所以大家做题啊计算啊一定要动手做,不要用眼睛看,一定要动手,降低差错率你的分数就会很好看~
考研英语方面:
阅读是重中之重,所以我重点讲一下这个的复习:考研英语有个说法,得阅读者得天下,其实这话表明了阅读分数在总成绩里的比重是最高的,该得到重视。关于阅读,同学可以做的真题并不多,所以在八九份的时候,大家可以先拿着真题来练习,从你可以搜集到的最早的年份开始,一年一年的往后做,错的较多的篇幅可以反复联系。直到进入十月再开始第二遍碰触珍贵的试题,而真题我给大家的建议是做三遍,至少三遍,别管你是否一遍之后就记住了答案,这三遍不只是做题,也是重复记忆单词和老师出题规律的时刻。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基本概念是基础。结构力学研究的是结构物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和稳定问题,涉及的主要概念包括力矩、剪力、弯矩、应变、应力等。这些概念不仅是解题的基础,也是深入理解和应用理论的关键。我建议大家在初学阶段就花时间把这些概念吃透,凭做习题来加深理解。
掌握分析方法是关键。结构力学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静定法和超静定法,这两种方法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核心工具。静定问题是结构力学的基础,超静定问题则需更深入的理论知识。对这些方法,不仅要知道如何运用,还要理解其背后的物理意义,这样灵活应对各种复杂情况。
再者,熟练运用计算技巧也很重要。结构力学中的计算涉及到很多代数运算和几何关系,如截面法、影响线绘制等,这些都需凭大量的练习来提升速度和准确性。我建议使用计算器辅助计算,但也要培养手工计算的能力,因理解和判断往往比结果更重要。
实验和案例分析不可忽视。结构力学并非纯理论学科,它与实践紧密相连。凭实验直观地理解结构的受力状态,案例分析则是将理论应用于实际问题的好方式。我常常从实际工程案例中寻找题目,这样既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增强学习的兴趣。
定期复习和自我检测是保持知识鲜活的重要手段。我习惯每周进行一次全面的复习,并做一些模拟试题,以此检查自有的学习进度和理解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