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通大学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考研经验与复习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复习过程中我一直有整理笔记和错题集。每章我都会在笔记本上做错题笔记,记下自己不熟悉的知识点。最后阶段这本笔记很重要。至于错题集,我把自己做错的或者做的时候不确定答案的题目都手打整理成错题集,包括《冲刺八套卷》的错题,然后打印,冲刺阶段的时候拿出来做。看一遍错题笔记再做错题,第一遍看我不会在上面做笔记,只在题号左边写答案,依然会错会犹豫的题目画个圈。第二遍的时候遮住左边的答案,为了节约时间只做画了圈的题目,这次做完就在题目旁边作笔记,某个选项为什么是错的/正确时间/正确内容。错题集是要反复看的,特别是画圈的题目,那些总是错的题目就用红笔额外标记。因为总有些内容不是靠理解的,它看起来很有道理,但大纲原文不包括它,那他就是错的;他看起来很不合理太绝对,但大纲说他是对的,那他就是对的。这种,个人觉得只能靠死记和熟悉了。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是各科中拉分最大的,这个阶段大家应该真题都刷了一些了,这个状态是比较好的,一战的同学最好能够稳定在一个较好的水平,这样说明你基本复习到位了,要是还没有开始做真题的就得抓紧时间了,数学真题至少至少至少得2遍,真题做完了之后,可以总结一下,哪些是自己容易错的,哪些是不会的,然后找相关知识点的资料重新复习一下。真题过后,就是模拟卷了,可以隔几天做一套,不需要贪多,保持手感就行了,模拟卷里面合工大的偏难一点,李永乐的建议要做一下。11月初——考研到来:刷2020——2010的真题。方法和全书相同,但从这时开始必须限时做题,批改,看坐错的类型。将错的标记出来,真题我也是做到了三刷。后面有时间做合工大的预测卷,难度比起真题会大些,但我觉得题目出的都不错,自己时间没来及,也只是做了三套,然后又做了张宇的最后四套预测卷。
考研英语方面:
我对英语写作颇有信心,我认为备考时必须动手实践,光有构思是不够的。有些考生倾向于在复习后期依赖背诵范文,这因个人习惯而异,我自己去年也曾尝试过,但并未取得显著成效。自9月份起,我每周大约撰写5篇文章,到了12月会花几天时间将这些作品按照主题归类整理,这样就能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写作框架,多练多熟,单纯模仿他人的范文并不能真正提升自我。之前我使用过《考研1号英语写作160篇》,但发现其推荐的范文质量不高,之后转向了王江涛的《考研英语高分写作》,感觉更为实用。此外,英语模拟考试是必不可少的,像曾鸣、张剑的《考研英语最后预测5套题》就是不错的选择。模拟考试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掌握时间管理,因为实际考试中时间非常紧张,也是为了探索最适合自己的答题顺序,既能节省时间,也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信号与系统"的基础概念至关重要。信号是数据的载体,系统则是处理这些信号的规则或过程。需明白连续时间信号和离散时间信号的区别,以及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基本性质。这是后续深入学习的基础,也是解答许多问题的关键。
对傅立叶变换,它是连接时域和频域的重要桥梁。理解和熟练应用傅立叶级数、傅立叶变换和拉普拉斯变换,能帮助从不同角度分析信号和系统的特性。这部分内容需大量的习题练习,建议多做些经典例题,加深对公式的理解和运用。
系统稳定性是另一个核心话题。要掌握稳定性的定义,了解Routh-Hurwitz判据和Nyquist判据,并能够按给定的系统函数判断其稳定性。这部分理论性强,理解难度相对较大,需耐心和深度思考。
在学习过程中,动手实践同样重要。利用MATLAB等工具进行模拟实验,直观地看到各种信号凭系统后的变化,有助于深化理论知识的理解。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会得到提升。
我强烈推荐做历年真题和模拟试题。这不仅能检验学习效果,还能你熟悉考试的题型和节奏。每次做题后,都要反思错误,找出自有的弱点,有针对性地复习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