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测绘科学与技术考研经验与复习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是一门性价比很高的学科,也就是说我们投入较少的时间就可以获得不错的分数,去年我是从7月开始复习政治的,当然刚上完课肯定很蒙,这就需要之后的巩固复习啦。9月到10月我翻了两遍暑期讲义,大概每天半小时吧。10月份开始做1000题,到11月上旬只做了一遍半。然后肖八出来了,因为浓缩就是精华而且实在没时间把1000题再做一遍了,于是直接上肖八的选择题。(没有背大题)肖八的选择题HIN重要!!!我每做完一套都把那些自己没记住的小知识点抄在了小本子上,平时吃完饭休息的时候就看看,我觉得这种频繁的复习是个很有用的小诀窍!开始时我一套要错5,6个,分数都在30+,做到第四套之后基本都在40分及以上了。然后12月初肖四也出来了,这个大家也一定要背啊!肖老爷子每年几乎都能命中3道左右!肖四的大题答案繁乱需要自己整理一下,刚开始时我差不多1个半小时背两道,后面背熟了就35min一道。由于时间不够自己也就只背了一遍,看了身边背了两遍三遍的小伙伴和连肖八都背了的男票,我很焦虑啊!!!!但是上了考场发现大题的答案是可以自己编的,从材料中摘取部分再加上自己记得的某些词汇就组成了你的答案,所以大家不用太担心大题,弄好选择题特别是2分一道的多选题才是关键啊,去年的多选题就好难!
考研数学方面:
我使用的复习资料包括《李永乐全面复习指南》、《李永乐历年试题权威解析》以及《李永乐模拟测试六套卷》。对于数学爱好者张宇的系列书籍,如《高等数学18讲》、《线性代数9讲》、《概率论9讲》、《8套模拟卷》和《4套模拟卷》,我也有所涉猎。数学是我最早着手准备的科目,早在大三的寒假就已经开始了。虽然在高中时期我的数学成绩不算短板,但也称不上特别擅长数学。因此,我认为我的学习策略可能对那些数学基础中等的同学比较适用。
考研英语方面:
学习英语的核心在于均衡,关键是要平衡四大板块:大阅读、翻译、句子排列和写作。每项都需要同等关注,在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后(请注意,基础是必不可少的),全面展开复习。值得一提的是,写作部分相对较易提升,因此可以将其留到最后阶段重点突击。对于完型填空,我没有深入钻研。如果时间充裕,可以稍作复习;若时间紧张,不必强求,因其分数比重不大,且准确率难以确保(实际上,随机猜测与精心准备在完型上的得分差距并不明显,故其复习效益较低)。然而,翻译和句子排列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它们的效益回报非常高,甚至超越大阅读。许多考生失利的原因就在于这两类题目处理不当或未能预留充足的时间。所以,务必要重视翻译和排序。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测量平差的基本概念是基础。平差是对测量观测值进行数学处理的过程,目的是从含有误差的观测数据中获取最可靠的结果。它涉及到统计学、矩阵论、线性代数等多个数学领域,扎实的数学基础是必不可少的。我会定期复习这些基础知识,并凭做相关的习题来巩固。
掌握平差模型是核心。在测量平差中,通常使用最小二乘法来构建模型,这需理解误差传播定律和最小二乘原理。了解不同类型的平差模型,如条件平差、间接平差、无约束平差等,以及它们的应用场景,能帮助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再者,实践操作是提升的关键。我常常凭模拟实验,比如使用测量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来深化对理论的理解。参与实地测量项目,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也是我学习的重要环节。每一次的数据处理,都是对我平差技能的一次检验和提升。
阅读并分析相关文献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会定期查阅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了解平差技术的发展趋势,这对拓宽视野,提高科研能力非常有帮助。
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耐心和毅力尤其重要,因这门课程的深度和复杂性有时会人感到挑战。但是,每当我解决一个难题,或者看到自有的进步,都会感到无比的满足和成就感。我,只要持续努力,我一定能在这门学科上取得更深的理解和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