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法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刚开始复习政治时,我每天投入一小时,直到最后一个月冲刺阶段才增至每日三小时。我没有过于专注于此,但最终成绩让我感到满意。九月期间,我每天研读精讲精练,并配合完成1000题的相关章节练习,每完成一章都会构建知识架构并整理错误题目。进入十月,我完成了历年真题的选择题部分,通过错题分析来填补知识空白,月底时重温了1000题的错题。十一月,我开始关注真题中的简答题解答策略,拿到八套卷后便开始进行限时模拟,每天一套。十二月,我两次复习了最后四套卷的选择题,同时回顾了错题集,在考前一周,我集中精力背诵大题的答题思路。
十一月底,肖八发布,我针对自己常犯错误的部分章节进行了快速复习。十二月初,肖四问世,我每天下午安排一半时间背诵半套大题,坚持了八天。有的人选择连续两天全天背诵,关键在于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在完成四套卷的背诵后,我又抽出两天时间整体温习了一遍。考前一天的下午和晚上,我再次回顾了肖四的大题、肖八的选择题以及肖的时政选择题,幸运的是,考试中遇到了一道时政原题。
考研英语方面:
写作重练,作文是大家容易忽视的一块,觉得考前背几篇就够了,其实不然,给予重视也能拉分。学习写作的过程中,背诵固然不可少,但是要把这些背诵的内容转化成万能的,自己能写的,没有模板痕迹的,还得靠练习。每周两篇,掐好时间,写完后对照答案再润色一下,持之以恒的这样做足矣。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论法学,顾名思义,是对法学基本原理、概念、制度的深入研究。我在备考时,首先把握了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这是理解中国法律体系的基石。我深入研读了法理学、宪法学等基础课程,理解法律的本质、功能和社会作用。特别要强调的是,法律的历史发展和各国法制比较也是重要的考察点,这需广泛阅读和深度思考。学习理论法学,我认为关键在于理解和运用,不只是记忆。要善于将抽象的概念与实际案例相结合,形成自有的法律思维方式。
至于应用法学,它更注重于法律的实际操作和应用。我主要集中在民法、刑法、行政法等领域进行深入学习。每一种法律都有其独特的规则系统和适用场景,理解并掌握这些规则,需大量的案例分析和实践训练。在复习过程中,我习惯于凭做历年真题和模拟题来检验自有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我会定期参加学校的模拟法庭活动,实战演练我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法律知识。
在学习过程中,我还发现,理论法学与应用法学并非孤立的,它们相互支撑,互为补充。理论法学提供了法律的宏观视角和基本原则,应用法学则将其具体化,使法律成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我在学习中始终试图寻找两者的连接点,将理论知识融入实践中,将实践经验提升至理论高度。
我建议同学们在复习时,除了教材,还要广泛阅读相关文献,关注最新的司法解释和立法动态,这样既能拓宽视野,也能增强对法律动态的理解。保持对法律的热爱和敬畏之心,这是学习法学的最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