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我认为启动政治复习的时间不必过早,九月开始完全适宜,那时可以按照新的大纲进行学习。初期专注于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并浏览过去十年的真题中的哲学题目,其余题目则无需过多关注,因为每年的出题角度都有变化。如果时间紧迫,即使到十月才开始全面复习政治也是绰绰有余的。在选用的教材上,我选择了四本书,包括真题集、大纲解析、考试分析以及序列二。接近尾声时,我在网上找到了精简版的考试分析,这就是我全部的参考资料。
对于客观题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我认为已经相当理想。如果你想达到同样的水平而不愿投入太多时间,大纲解析是一个很好的选项。尽管有人批评这本书的重点不够鲜明,但考虑到它的篇幅有限,即使重点不明晰又能如何?每天阅读三十页,十天就能完整过一遍,反复读三四次,再加上做一些序列二的练习题,选择题的准确率应该能达到八九不离十。这种方式比啃那些厚重的辅导书籍高效得多。
我个人的习惯是先通读书本,按科目逐一攻克。对于主观题,主要参考考试分析,比起二十天二十题这类资料,背诵考试分析更加轻松,那本精简版可能还不到二十页,而标准答案正是来源于考试分析,不相信的话,你可以自行核实。由于时间所限,我只看了考试分析四五遍,没有来得及背诵,因此主观题的成绩并未达到我的期望值(补充:当然,我的期望确实有些过高~~~)。
考研数学方面:
推荐将此作为高等数学复习的指导。在学习数学时,我坚信重要的是触类旁通,不必沉迷于众多参考书籍,挑选一本由考研数学权威专家编写的书籍就足够了,我当年使用的还是12年版的老书。数学的概念本身并不复杂,但其应用却十分灵活多样,因此我不推崇题海战术,而是强调归纳总结。每解决一类问题后,应能清晰理解它所涉及的知识点及其应用方法。大致的复习计划是在暑期扎实基础,通读一遍教材(推荐使用同济版),是否完成课后习题依个人情况而定,我个人就没有做。暑假过后,开始专注于历年真题,它们是无比珍贵的复习资源。关键是确保每个题目都能彻底理解,如果有余裕,可以尝试一些模拟题;若时间紧张,那就专注于真题即可。
考研英语方面:
真心推荐购买张剑的黄皮书系列,它包含三大部分 - 基础辑涵盖97年至04年,经典辑覆盖05年至12年,而精选辑则是13年至19年,预计会更新至20年。首先从基础辑开始,然后过渡到经典辑,依次完成97年至04年及05年至12年的题目。把精选辑保留到复习冲刺阶段。最初,主要专注于阅读理解,随后再涉及其他部分。如果你愿意,也可一开始就完整地做每一套题。当你首次完成所有真题后,如果时间允许,应再做一遍,特别是经典辑的05年至12年部分。确保至少完成两遍真题,这是基本要求。真题极其珍贵,务必充分利用。由于考试在12月最后一周的周六下午举行,所以建议将英语练习安排在下午。刚开始做题时,不必急于求快,因为考研英语与四六级的考察重点不同,起初可能需要一小时甚至更久才能完成两篇,一篇文章可能耗费不少时间,甚至一个下午可能无法完成一套试题,初做时错误多也是常态。关键在于深入剖析试卷,不仅是错误的部分。现在分享几点提高作文分数的小贴士:书写工整;无语法错误;条理分明;词汇选择上不要一味追求复杂,要地道自然;避开刻板的模板;句子结构丰富多样;注意同义词替换,避免同一词语频繁出现。
考研专业课方面:
石油地质综合的核心是地质基础,包括岩石学、地层学和构造地质学。岩石学要求理解不同类型的岩石特性,特别是沉积岩,因它们是石油的主要储藏场所。地层学则需熟悉全球的地层系统和地层单位,以便于判断可能的油气储藏层。构造地质学涉及到板块构造理论和地震数据解读,这对识别油气生成和迁移的地质构造环境至关重要。
石油地质学中的有机地球化学和石油成因理论也是关键点。需理解有机物质如何转化为石油和天然气,并能运用这些理论分析不同的油源岩。石油的分布规律,如烃指纹技术,帮助在大量地质数据中找到石油的踪迹。
再者,石油勘探技术和测井解释也占据了重要地位。需掌握地震资料处理和解释的基本方法,了解如何凭地震图像来揭示地下结构。测井数据的解读是确定油气层特性的主要手段,需熟练掌握各种测井曲线的含义及其在油气评价中的应用。
油气田开发部分,包括油藏工程和钻井工程,是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重要环节。理解油藏的压力分布、流体性质和产能预测,以及掌握钻井设计和完井技术,都是为了实现高效、安全的油气开采。
在学习过程中,我建议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不仅要熟读教材,还要多做案例分析,提升实际操作能力。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教师的研究项目,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对复杂的地质概念,凭制作模型或图表帮助记忆。定期的自我测试和模拟考试,则有助于检查学习效果,及时查漏补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