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我从九月初启动了政治复习工作,初期的早晨我会专注于记忆讲义上的关键点。不过我个人认为,全面研读考研政治大纲可能并非最佳策略,由于内容繁多且难以把握要点。至于近现代史,我推荐在每晚睡前简单浏览,这样可以保留更多宝贵时间去专注其他科目。大约半个多月后,我开始做800题练习。当肖秀荣的四套卷和蒋中挺的五套卷发布时,我强烈推荐熟记这些试卷的大题部分,因为考研中的五道大题通常都来自这些资料。如果有可能,应多做一些选择题,因为这是政治考试中真正能够拉分的部分。
考研英语方面:
张剑的历年英语真题解析,也就是俗称的黄宝书。如果你也是处于想把英语拾起来找点感觉的话,那我推荐你需要找一本不是很难的阅读资料,不需要太深究,做一做,看看答案,但是一定要看一下解析,看一下错误原因。我当时是用的考试虫的阅读,他每个单元有四篇阅读,一篇新题型,前3篇阅读都是简单类,最后一篇是较难。也谈不上好还是不好,就只是一个练手的过渡期。至于张剑的150篇,我是不怎么推荐的。我自己是买了那个基础训练篇,题目设置逻辑倒是和真题有一点点像,可是经常会有答案很难说服人,所以我做了几个单元就没做了,他的那个提高篇,据我同学做的状态来看,就是各种考生词。。。我在八月份的时候开始做的真题,是从1991年开始做的吧,也算是那2000年之前的当练手,毕竟他比市面上的资料靠谱。先是做一遍,看一下正确率,然后带着看一下错误选项的原因。然后一直做到了2002年。然后就是倒回去做第二遍。我的过程是这样的,一句句翻译,自己现在原文上面可是大略的写一下意思,然后对照标准翻译,在订正。这个过程其实挺耗时间的,但是有它的好处。在才开始翻译时候你可能会觉得句序什么的甚为痛苦,可是静下心来,翻个几年,你将会有大收获。还能练翻译,就不需要特地挪时间练翻译了。我在把1992-2002翻了一遍之后,再去做2003-2008,过程和上面一样,可是明显在翻译的时候容易多了,特别是到2005年之后,几乎不用怎么多写,只需要把一些长难句写粗来,而且翻译的正确率上去了,做阅读看答案也好理解多了。我是特地留了最后三年没做,想要最后一个月测评的。这一遍做完,你会发现第一遍做的答案自己完全没有印象,所以放心大胆的做真题吧。在第二遍的时候,还有一个大任务就是分析题目,正确选项为什么正确,错误选项为什么错误,是什么错误。同时也要分析文章结构,分几段,每一段主要讲什么。这一遍做完后,就开始做第三遍,文章大略看一下就很容易有框架了,继续做。其实,要是认认真真每天进行这些工作,在家上背单词,其实做完这些的时候时间不是很多了。所以早点做真题是没有关系的!最后一遍我就是读真题,大声读粗来,一边读一边想着文章结构,就会有很大的阅读的感觉。最后一点就是,在最后一个多月主攻作文的过程中千万不能放掉阅读,因为那个时候怎么的怎么的对真题也比较熟了,再不济每天也得读个一两年的真题。我的这个准备过程是比较耗费心力且短期没什么华丽提升的,但是从身边同学和我的准备和最后分数来看,还是有点效果的。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基础英语”这个科目,它主要考察的是英语语法、词汇量以及阅读理解能力。我记得我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在英语语法的学习上,尤其是那些复杂的时态、语态和从句结构。我建议使用一套权威的英语语法书作为参考,如“牛津英语语法手册”,并配合大量练习题进行巩固。扩大词汇量也是关键,每天坚持记忆新单词,并尝试在句子中使用它们,以增强记忆。至于阅读理解,多读英文原版书籍和文章,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深度。
“英语写作与翻译”这一部分,不仅需扎实的语言功底,还需好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我通常会定期模仿优秀的英文文章进行写作练习,注意文章的结构布局和论点阐述。我会选一些复杂的文章段落进行翻译,以此提升我的语言转换能力。对翻译,要把握原文精神,尽量做到“信、达、雅”。我还经常参加一些写作工作坊和翻译研讨会,从中获取新的视角和灵感。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定期自我评估非常重要。我会定期做模拟试题,检查自有的进步,并按结果调整学习计划。保持积极的心态,面对困难不气馁,也是成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