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学机械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在准备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政治科目时,我发现《政治大纲解析》和《真题解析》这两本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出版的书籍是至关重要的参考资料!如今的考研政治与十年前或五年前已截然不同,单纯依赖死记硬背的方法并不理想,理解和领会才是关键,特别是在哲学和政治经济学领域。目前的多选题要求我们在掌握基础理论的同时进行深入剖析和辨别,而分析题则更加开放,要求我们对各类原理、政策、方针和路线有全面、细腻或独到的理解!
考研数学方面:
从三月至四月底,我集中精力研读高数教材,课后习题是关键环节,完成例题与习题能奠定坚实的高数基础。起初,我忽视了课后习题,这让我在后续实践真题时频频受挫。我选用的是李永乐全书中的高数章节,对于线性代数和概率论,则直接采用李永乐的线代讲义及王式安的概率讲义,这样的学习方法成效显著。一开始接触概率论时,由于大二时未曾专心听讲,感到有些困难,但一旦进入状态,就会发现它是相对简单的。我先看了张宇的概率论,却觉得内容不够精炼,难以理解。于是,我反复研读推荐的资料三次(还包括一本随全书赠送的配套练习,这也做了一遍,不过不做也无妨),直到十月末。接下来,从十月中旬至十二月初,我专注于历年真题,完成了近二十年的试题,尽量保持每日一练,严格控制时间,标记出不确定或不会的题目,然后对照答案评分,回顾相关知识。所有真题至少过一遍,再重复一次。最近两年的真题应保留,在考前几日作为模拟。十二月以后,重温基础知识的定义笔记等,有条件的话,可尝试张宇的最后四套卷,其难度较高。此外,我购买了660题,专练选择和填空,但由于时间紧迫,只做了一些便放弃,建议十一月前有余裕的同学可以试试,这对选择和填空题有很大帮助。再次提醒,务必扎实基础,切勿急于做真题,大纲上的每一个知识点都必须掌握,无论你认为是否可能考到,这是经验之谈。
考研英语方面:
我对英语有一定的基础,事实上,我在英语上的准备时间最长……毕竟对我来说,研读专业书籍比做阅读理解更为艰难……从1998年到2005年,我反复做了两次英语题目,接着从2005年到2013年又做了三次,再到2014年至2019年,我竟然做了四次……这足以表明我对英语的“热情”有多高……但我并不推荐大家都效仿我这种狂热的方式,毕竟时间是宝贵的,专业课程也需要投入大量时间。然而,我想重点强调的是,真题确实至关重要,不要盲目去做模拟题,因为真题有着它独特的命题逻辑,而习惯于模拟题的思维模式会对你的实际考试产生影响。真题值得反复练习,如今英语的难度有所提升,因此多做一些英语真题是非常有益的。坦白地说,我的专业课分数并不理想……但这里我还是想重申,天道酬勤这一原则是永远不变的真理。
考研专业课方面:
自动控制原理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的学科,它主要研究如何使系统或设备按照预定的方式运行。这门课的核心内容包括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系统的数学模型、稳定性分析、控制器设计等。
掌握系统建模是基础。需了解并能熟练运用微分方程、传递函数和状态空间模型来描述系统的动态行为。这部分需扎实的数学功底,尤其是线性代数和微积分的知识。
理解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分析至关重要。劳斯判据、根轨迹法以及频率响应法是常用来判断系统稳定性的工具。还需理解超调、振荡和调节时间等性能指标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
再者,控制器的设计是自动控制原理的精华所在。PID控制是最常见的,理解其工作原理并能进行参数整定是基本要求。现代控制理论如状态反馈、观测器设计等内容也需有所了解。
在学习过程中,我强烈推荐大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深入理解。比如,尝试用所学知识解析无人机的飞行控制、汽车的自动驾驶等实例,这样能使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且易于理解。
动手能力的培养也十分重要。凭MATLAB等软件进行仿真,帮助直观地看到控制策略对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加深理论理解。
持续的练习和反思是提升的关键。做题是巩固知识的有效方式,定期回顾和整理笔记则能帮助形成清晰的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