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我采用大纲解析来研习政治,有些伙伴则推崇精讲精练,两者相似于全书,挑选一本专心研读即可。每完成大纲解析的一章,我会对应做一次1000题,答案最好另记,因为需要反复练习,我通常记录在小本子里,并将错误题目带回到大纲解析中寻找答案,用红色标记出来。初次尝试可能会犯不少错,这样实际上相当于重新温习了一次大纲解析。我的进度较缓,到八套卷出现前,我已经对大纲解析和1000题进行了两次复盘。
正确利用八套卷的方法是,专注于解答选择题,错误部分回归大纲解析深入理解,主观题则无需死记硬背,仅需关注首道马克思主义原理题目,了解其分析思路。至于肖秀荣四套卷的主观题,则必须全部熟记,因为肖秀荣教授在考研政治领域极具权威。临近考试时,市面上会出现各种预测题,但若试图全部掌握,会消耗大量时间,我认为专注记忆肖四足矣。历年成绩表明,选择题对于提高分数尤为关键。
几乎每位考生手中都会有一本风中劲草核心考点,书中提炼了所有考点,类似于精简版的大纲解析,适用于后期快速复习。然而,我更倾向于阅读大纲解析,因为它详尽的解释比简单的条目列举更能吸引我,因此风中劲草并未成为我的首选。
事实上,整个备考期间,英语和政治的学习相对轻松。如果你对政治缺乏兴趣,不妨尝试培养好感,其实政治相当有趣,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方法论有助于我们解决日常问题,而学习近代史则需要自行构建时间轴,将重大历史事件串联起来。考研之路漫长,不必总期盼早日结束,这只会让你心浮气躁,倒不如适应现状,专心思考如何充实每一天。
考研数学方面:
我只说说冲刺阶段的准备吧,最重要的时间段,每天一套卷子!先做张宇的真题大全解,预计用时29天,做完第一遍后,做第二遍预计用时20天左右,然后张宇的预测8套卷,用时8天接下来,真题第三遍!不要做张宇的了,做李永乐的那本真题详解,只做06年到19年的,前面的年份不用做了。预计11天,之后张宇最后4套卷。之后合工大5套卷.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可能让你感到困扰,但你必须付出努力。从现在读到这篇文章的时刻起,你应该每天划出一些时间来专注于学习英语,年轻人,尽早开始总是好的。只要你肯下苦功,达到标准应该不成问题。我个人的备考策略是大量背诵词汇,这仅供参考。词汇无疑是根基,毫无疑问需要记忆。然而,考研英语更侧重于策略,特别是阅读技巧,例如理解常设题目的位置和题型都有一定的规律性,因此复习时应重点研究真题阅读。此外,考研阅读需要一定的技巧,这也是需要强调的一点。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基础理论是关键。材料学涉及的内容广泛,从晶体结构到相变,从力学性能到热处理工艺,都需扎实的理论基础。对晶体学,要熟练掌握点阵类型、晶面指数和晶向指数的计算,这将帮助你理解和分析复杂的材料结构。对相图,理解各个相区的形成条件以及相转变过程至关重要。
实验技能不可忽视。材料科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验室的经验能帮你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熟悉常见的材料测试设备,如SEM、TEM、XRD等,并了解其工作原理和数据分析方法。动手能力也很重要,例如金属材料的熔炼、铸造、锻造、热处理等实验,都需亲手操作并理解其背后的科学原理。
再者,关注前沿动态。材料科学是一个快速发展且应用广泛的领域,新材料的研发和应用层出不穷。定期阅读相关期刊,比如《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系列,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提升学术视野,也有助于答题时展示出对学科发展的敏感度。
强化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科学中涉及到许多定量问题,如强度、塑性和韧性等机械性能的计算,或是扩散、相变的动力学问题。熟练运用MATLAB或Python等工具进行数据处理和模拟,提高解题效率。
在学习过程中,我建议采用“深度学习”非“浅尝辄止”的方式。对每个知识点,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好的时间管理和自我调节也是必不可少的,保持规律的学习节奏,适时调整复习策略,会你在备考路上更加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