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72小时”过后,缅甸面临严峻的“二次危机”考验

“黄金72小时”过后,缅甸面临严峻的“二次危机”考验

2025-03-31 动态更新

距离缅甸“3·28”大地震已过去72个小时,在废墟中发现更多幸存者的希望越来越渺茫。此前界面新闻采访到的多位当地人士仍在忙于帮助营救同胞,或者从外地往曼德勒运送物资的路上。

缅甸官方对于伤亡的统计停留在“1700人死亡,3400人受伤,另有约300人失踪”。其中1名中国公民遇难、15人受伤。31日上午,当地为数百名受害者举行了葬礼。缅甸官方宣布3月31日-4月6日为全国哀悼日,全国降半旗对地震遇难者表示哀悼。

营救时间是救灾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被困者在前三天的存活率最高,这段时间也被称为“黄金72小时”。

中国农业大学自然灾害学博士孔锋对界面新闻分析,例如1995年日本阪神地震中,存活率与救援时间的关系的统计结果是:1天80.5%,2天28.5%,3天21.85%,4天5.9%,5天5.8%,可以看出72小时内的救援是最有效的。影响后续救援生存率的因素被困人员状况、救援难度、天气条件等。

3月28日14时20分,缅甸中部发生7.9级地震,震源深度30公里,震中距中国边境线最近不足300公里。我国西南各省市、泰国、越南等都有强烈震感。截至当地时间3月31日上午,缅甸境内共发生了36次余震,震级从2.8级到7.5级不等。幸存的民众频频在惊恐之中逃离出住所。

此次受影响最严重的包括第二大城市曼德勒,当地拥有170多万人口,其中华人7万。据当地人士透露,3月31日曼德勒当地的气温就逼近40摄氏度,这也使得救援人员筋疲力尽,同时加速了尸体腐烂,大大增加营救的难度。据统计,多支中方救援队伍已在缅甸已救出6名幸存者,包括1名孕妇。

3月30日晚上,在备受关注的“天空别墅”(Sky Villa)公寓区,此前已在废墟下待了55个小时的一名孕妇在被截肢之后被抬出,最终因失血过多而不幸身亡。在另一处有众多中国商人居住的温星酒店(Win Star Hotel),营救工作也趋于结束。

由于通讯、道路、医院等基础设施遭到破坏,医疗资源紧张,卫生条件极其恶劣。中国农业大学的孔锋对界面新闻说,每次灾害都是一次洗礼,让人类关注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性,后续应抓紧研究社会的应急响应问题、建立切实可行的社会应急响应机制。

地震促发了一场“复杂的人道主义危机”。该国的治理形势复杂,对统一的指挥和协调机制、救灾进度也带来影响。

随着气温上升和季风季节的临近,“二次危机”的风险也在迫近,对人道主义援助物资的需求正在迅速增加。恢复电力供应是首要任务之一。每年3月份往往是该地区最热的月份之一,气温经常会超过40摄氏度。

世界卫生组织警告,在地震之前,缅甸已有199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其中1290万人急需医疗服务。实皆省和马圭省等多地医疗机构原本就已陷入瘫痪。曼德勒省和实皆省也是本次地震的重灾区。

目前世卫已宣布将缅甸地震升级为“第三级别紧急情况”,这也是该机构设定的最高级别。该组织还紧急寻求筹集800万美元,用于在30天内救治伤员、预防疾病暴发。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IFRC)也发出紧急呼吁,寻求募集1亿瑞士法郎(约1.15亿美元),在24个月内为10万缅甸民众提供救助。

转载请注明来自研顺网,本文标题:《“黄金72小时”过后,缅甸面临严峻的“二次危机”考验》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