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我是从七月份开始准备的,使用的是肖秀荣的全套参考资料。 很多人建议政治从九月开始准备,我并不认同。如果你有良好的自制力和学习能力,一下手就能高效率学习,九月准备的确可以。但多数人恐怕做不到,尤其对于高中是理科同学的,政治理论晦涩难懂,及早准备无疑能增加胜算,也可缓解后期专业课带来的巨大压力。 七月到九月一直在啃肖秀荣的《精讲精练》和1000题,基本是看完一章之后做一下1000题中对应的部分。由于暑假在家学习,这个过程效率很低,因此耗时较长。一遍过后基本了解了政治的脉络,但是基本没什么印象。 十月出了肖秀荣《知识点提要》,较之上一本薄很多,内容更为精华。第一时间买下并开始精读此书,读了大概三遍左右,水平明显提高。十一月使用肖秀荣最新的《考点预测(背诵版)》,是小册子,先精读,再挑重点背诵,翻看不知多少遍。里边很多论述结合习总书记的讲话进行了时代化处理,很实用。 十二月,各种模拟题。肖秀荣的八套题、四套题,任汝芬的四套题,蒋中挺的五套题,全都买来参考。个人认为任汝芬的四套题不实用,和考研出题不是一个套路。肖的八套题和蒋的五套题我只做了选择题。这里边肖的四套题水平最高。另外,时事政治选择题,我认为靠模拟题里边的这些足够了,我单独买了一本时政,感觉用处不大。 我复习的教学楼一二层都是自习室,到考研前夕很多人都站在教室外边拿着肖《四套题》的答案狂背,剩下的就靠运气和积累了。政治从9月买书,一直没作为自己的重点,因为专业课浪费的时间太多。一般都放在效率不高的时候做做题,做了一本任汝芬2,考前背了20天20题。就上考场了,感觉老师挺给面子。对答案的时候客观题错了不少,所以说主观题老师挺给面子。总结一下:政治不能决定生死,要注重投入产出比,总分才是王道。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学习虽较为平易近人,却不能轻视,得倚仗正宗的英语试题来打牢基础哦。市面上多数出版社的真题集通常按94-04和05-15两个阶段编排,总计包含22辑题目。头11年的练习用于培养语感,建立信心。有一天你会忽然发现自己的正确率飙升,做题愈发流畅,即便文章内容理解不透彻,凭借策略也能选出正确答案。说到词汇,我的对策是,在做真题时随手标记生词,完成后再一一查阅,将词性、含义和常见用法直接注解在试卷旁。我还准备了个笔记本,特地抄录这些真题中的陌生词汇,其实就是在抄写中加深记忆,同时也包括答案解析中的句式结构和语法规则等。这确实是个耗时费力的任务,不过持之以恒,效果显著。刚开始时,我一天专注于做题与校对,另一天则用于整理总结,每天至少投入三小时。后来熟练后,我就在同一天内搞定所有步骤。每天在开始新的真题前,先复习前一天笔记本上的知识点,如此循环往复,定能峰回路转。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这门课程主要涵盖了新闻理论、传播理论、媒介研究方法等内容。理解并掌握新闻的基本理念和传播学的核心概念至关重要。例如,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传播的五大要素,以及定量和定性的研究方法等。我会建议大家多读经典文献,如李普曼的《舆论》、麦克卢汉的《理解媒体》,这些书籍能帮助你深入理解新闻传播的本质。做大量的案例分析,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提升自有的批判性思考能力。
“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则更偏重于实践技能,包括新闻采写、编辑、评论以及新媒体运营等方面。你需熟练掌握新闻报道的基本技巧,比如倒金字塔结构、五个W和一个H的应用,以及如何撰写吸引人的标题。新媒体运营的知识也不可忽视,了解社交媒体的特性,学习如何利用数据进行内容策划,这些都是现代新闻业的重要技能。找一些真实的新闻稿来练习写作,并尝试运营自有的社交媒体账号,实践是最好的老师。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建立自有的知识框架非常关键。将每一部分的内容梳理成逻辑清晰的笔记,凭反复阅读和记忆来巩固。定期做一些模拟试题,以检验自有的学习效果。别忘了,讨论和交流也是很好的学习方式,找到志同道合的研友,一起探讨问题,你会发现很多新的视角和理解。
保持持续的学习热情和好的心态是最重要的。考研是一场持久战,需耐心和毅力。每天保持一定的学习时间,适时休息,保持身心健康,这样你在备考路上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