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我是理科生,政治考的不好,我就随便聊聊吧。政治我是从9月份才开始的,到后面真的是很捉急啊!我刚开始的时候就看大纲,看过之后完全不知道自己看了些什么,根本看不下去啊!把思路理了一下,总算知道都在说什么了,然后就是边看大纲边做肖秀荣的1000题,顺便把1000题上的题目都标注在大纲上,之后1000题第二遍,一边背小草,一边看真题,到考试前就是肖8肖4,如果到时候有时间的话,不同的版本的押题卷子都可以拿来做做,整合归纳大题。最后还是建议不擅长政治的童鞋早点开始复习,不要像我一样到最后时间不够用了,搞得很慌张.
考研数学方面:
人家说得数学者得天下,这句话一点也没错,数学考得好是很拉分的,数学也是最耗时间的一门课程,我觉得最好应该把本科的教材好好的看看,做做课后习题进行第一遍学习,(这里我要吐槽一下我本科学校的数学教学,教的知识太过简单让我误认为数学很简单就没有仔细的看教材导致后期许多定理公式记不住,数学全书看了很多遍依然不记得)然后就可以上复习全书了,市面上有二李的和李王的,我个人更倾向于二李的,但李王的我在第二年是也看了,看复习全书是个浩大的工程,尽量多看几遍,其实不用全部都会,有些太难考验是不会考的。我看书的时候有不会的题目就想个几十秒,不会的话就立即看答案然后分析为什么我没想出来,然后记住这题的解题过程,每个人的学习方法不一样,只要可以学好,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到了最后就是大量的做题阶段了,我买了很多题目,有张宇的1000题,汤家凤的1600,李永乐的660等,660题我做的最多,两年加起来应该有四到五遍,虽然题目很难不过感觉收获还是蛮大的,说句实话我是一个没有毅力的人,许多资料我都是开始的时候新鲜,但认认真真完成的好像没有几本,这是我最大的缺点,希望大家不要和我一样,无论哪本习题集认认真真的完成,吃透每一道题就可以考到一个不错的成绩。最后就是冲刺阶段的试卷,历年真题是必不可少的,一定要多做几遍,我做真题的时候是用一张大白纸,选出自己的答案并且把自己的思路和解题过程写上去,然后再修改,到后期有空的时候多看几遍,感觉这样会比较好。
考研英语方面:
一次性处理四篇阅读理解或许初期会带来挑战,但这是必要的。这样的练习能助你在实际考试时轻松应对,避免感到压力山大或精疲力尽。完成阅读后,关键步骤是核对答案并反思错误的部分。要探究正确答案的逻辑,识别误导性选项及其设计策略,分析题目测试的核心知识点和所属题型。这样可以提升你的理解能力,毕竟考研阅读主要考察的是你全面领会文章的能力以及洞察命题人思路的精确度。接着,通过跟老师的课程学习来验证自己的理解,对了就巩固记忆,错了则立即改正。最后,别忘了对这四篇文章进行总结,涵盖词汇、复杂句子、考点、迷惑选项及解题策略等要点。
考研专业课方面:
“信号与系统”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它涵盖了信号的基本概念、系统的描述方式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基础概念的理解至关重要,比如信号的分类(连续时间信号、离散时间信号)、傅立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等,这些都是后续深入学习的基础。理解这些概念不仅需记忆,更需凭大量的例题去深化理解和应用。
对系统的分析,掌握线性时不变系统(LTI)的性质和运算规则是非常关键的。理解系统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和全响应的概念,能够帮助解析复杂系统的动态行为。卷积作为系统分析的重要工具,一定要熟练掌握其计算方法,无论是直接积分法还是图形法。
再者,频率域分析是“信号与系统”的重要部分,傅立叶变换的应用在这里尤为重要。理解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能从频域角度理解系统对不同频率成分的处理能力,这对滤波器设计等实际问题有直接指导意义。
学习方法上,我认为做题是巩固知识的最佳途径。课本上的习题和历年真题是必不可少的资料,每一道题目都可能涉及到不同的知识点,凭解题检验自有的理解程度,并加深对知识的记忆。自我讲解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策略,尝试将学到的知识解释给别人,能帮你更好地理解和。
团队学习也很有价值。与同学一起讨论难题,激发思考,拓宽解决问题的角度。遇到困难时,不要害怕求助,教授、助教甚至网络论坛都是很好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