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印刷学院机械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我准备的很晚,考试大纲发布以后才开始,买了肖秀荣的精讲精炼,1000题和讲真题。用1000题来巩固,这个过程也花了不少的时间,整个一遍弄完也到11月中旬了,然后就买了肖秀荣的知识点背诵,当时就开始了狂背模式,但后来证明这部分的时间全部都浪费了,先不说背了之后没记住多少,就是记住了,考试能用得上的也很少。到了后来八套卷和四套卷出的时候,买了这两套题,选择题全部认认真真做了,大题背了肖四,没背肖八,因为有很多重复的,而且当时我认为肖四是浓缩的肖八,事实证明当时的判断是正确的,今年政治大题肖四全部涉及到,但答案是有出入的,但在我看来,能把肖四的答案都答上去,分数应该在平均水平以上了,而且全国所有的考生几乎答的都差不多,所以政治真正拉开差距的我认为还是选择题。至于选择题的话,要把基础知识掌握好,另外,习大大的各种讲话内容也要知道。
考研数学方面:
第一阶段为基础阶段,其主目的就是为后面的复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在该阶段主要以《数学大纲解析》为中心,学习三套经典教材。学习三套教材时,我都有针对性的做了笔记,并且认真完成了习题。做笔记主要为了加强对重要概念、定理和公式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做习题可以检验自己对基本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及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我还认真地阅读了《数学大纲解析》,通过它可以了解到考研数学的考试内容、各部分内容需要掌握的程度和各考点的出题方式等。出题特点:是知识点全面,题型丰富,能锻炼数学解题思维。
考研英语方面:
我自认为英语能力不算出色,四级和六级的成绩都在五百多分徘徊。所以,我推荐你们借鉴更资深的英语达人的学习方法。我个人使用的是乱序版本的绿皮词汇书,加上老蒋的《高分阅读》、《长难句》以及《历年真题精解》。我觉得购买过多书籍并不实际,很多书我只是匆匆浏览,甚至有些未曾翻开。倒是词汇书,我投入了不少精力,总计复习了大约六七遍,起初进度较慢,后来加快速度,每天约一小时就能看完五个单元。关键是要针对自己的弱项强化练习。英语的进步是个渐进的过程,多做阅读和真题至关重要。只要你有一定基础,应该不会有太大困难。我在初试中的表现不尽如人意,反思后发现,主要是由于我没有充分重视联考写作的训练,结果影响了写作得分。另外,我对英语阅读和写作的实践不多,真题也没有深入研究。希望大家别重蹈覆辙。
考研专业课方面:
机电工程基础是一门融合了机械学、电子学以及控制理论的综合性学科,它要求既要有扎实的力学基础,又需对电路和控制系统有深入理解。我在备考期间,特别重视对这些基础知识的巩固。
在力学部分,重点在于理解和掌握牛顿定律、静力学平衡、动力学分析等基本原理。对复杂的机械设备运动分析,我会运用动能定理和动量定理进行解析。摩擦力、弹性力、惯性力等概念也是常考点,要能够灵活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电子学部分,电路的基本定律如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是基础,半导体知识、放大器的工作原理、数字电路的设计与分析则是进阶内容。建议多做电路设计题,凭实践来加深理解。
至于控制理论,理解和运用系统的动态性能分析(如根轨迹法、频率响应法)至关重要。PID控制器的理解和设计是核心,理解其工作原理并能按系统需求调整参数是必备技能。
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解+练习”是关键。理论知识要深入理解,不能仅停留在记忆层面。我习惯于画图解题,用图形帮助理解抽象的概念。大量做题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历年真题,它们能你了解出题人的思路和考试的难度。
我还推荐使用模拟电路软件,例如Multisim,进行电路仿真,这样直观看到电路运行状态,有助于理论联系实际。对控制理论部分,利用MATLAB进行系统建模和仿真,这对理解动态系统的行为非常有帮助。
定期复习和自我检测也很重要。我每周都会安排一次模拟考试,以此检查自有的学习进度和理解程度,并及时查漏补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