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赵建华
" 发行特别国债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 ",这一方案周日落地。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等四家国有商业银行 30 日发布公告,获财政部战略投资,用于增加核心一级资本。
其中,中国银行募集资金规模不超过人民币 1650 亿元;建设银行募资总额不超过人民币 1050 亿元;交通银行拟定增募资不超过 1200 亿元,发行对象为财政部、中国烟草和双维投资,其中财政部拟认购金额为 1124.2 亿元;邮储银行拟向财政部、中国移动集团和中国船舶集团定增募资不超过 1300 亿元,其中财政部拟认购金额为 1175.8 亿元。
今年的中国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拟发行特别国债 5000 亿元,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资本。至此,5000 亿元的特别国债落地。
再盼发展良机
——各自获得上千亿元的注资后,四家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将变得更加充实。
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分析,根据以往经验,本轮注资完成后,这些银行自身获得更好发展的同时,也将更加有力地支持经济增长。
在此之前,国家已不止一次地向国有商业银行注资。1998 年,财政部发行特别国债向工、农、中、建四大行注资 2700 亿元。2003 年至 2007 年,财政部通过中央汇金公司向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分别注资并实现 A 股、H 股两地上市。郭田勇说,经过第二轮注资,同时剥离不良资产的中国国有商业银行迎来了十年快速发展的黄金期。国有商业银行借机引入国际先进经营机制,抗风险能力、经营水平都获得提升,稳健性大幅提高。
——获得 " 补血 " 的国有商业银行,还会 " 造血 ",推动宏观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振市场信心。
国有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业的主力军,也是服务实体经济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郭田勇分析,过去几年,一些地方中小银行资本金已经进行了补充。面对经济波动、金融市场复杂多变的形势,息差收窄,银行内源性资本补充受到制约,通过外部融资的方式增加核心一级资本,将直接增强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能力。
经过多年改革,市场化、法制化原则已深入人心。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分析,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发布的公告显示,各自的募资方案不尽相同。通过 " 一行一策 " 的差异化注资方案,既遵循市场化定价机制,又严格履行上市公司决策程序,彰显了法治化运作原则。
" 补血 " 未雨绸缪
此次获得注资的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目前的主要指标均处于 " 健康区间 "。其中,中行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 12.20%,一级资本充足率 14.38%,资本充足率 18.76%,分别高于监管要求 3.20、4.38 和 6.76 个百分点。交行截至 2024 年末,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 10.24%。
——资本是银行持续经营的 " 本钱 ",也是银行推动实体经济增长、促进经济结构调整、防范各类风险的基础。
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院长连平说,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等指标虽然较好,但为了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需要增强它们的信贷投放能力。至少在今明两年," 两重两新 "、制造业、科技创新、扩大消费,都需要大量信贷支持。信贷放量,资本充足率必然受到影响。如今,向国有银行注资,这是国家进行的前瞻性布局。面对信贷需求,银行不会因为资本充足率等指标而束手束脚。
——提升银行稳健经营能力的同时,向国有商业银行注资还可以发挥资本的杠杆撬动作用。
明明说,若按照 8 倍乘数效应进行计算,5000 亿元注资约可撬动 4 万亿元信贷增量,有助于加大服务实体经济的力度。资本实力提升后,银行风险抵御能力显著增强,能为化解房地产债务风险、地方平台转型提供安全垫。
明明分析,财政部通过特别国债注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是国家基于战略考量的主动布局,充分体现了政府的前瞻性治理思维。当前国有大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明显高于监管底线,经营稳健,但面对经济转型期信贷扩张需求与相关监管要求趋严的双重压力,本次注资实为未雨绸缪的主动作为。
——获得注资的国有商业银行,今后将更容易满足监管要求。
以建行为例,2024 年 1 月 1 日,《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正式实施,构建了差异化的资本监管体系,对商业银行资本和风险管理水平提出更高要求。本次发行可以更好促进建行有序实现相关监管要求,提升国际竞争力。
交行也表示,虽然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较高,但在不断加强的境内外资本监管要求下,仍面临一定的资本补充压力。通过补充资本,对更好地满足资本监管要求、增强风险抵御能力、保障未来各项业务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