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天文技术与方法考研经验与复习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可以说花在政治上的时间是最多的。对马哲近纲毛概一窍不通,实在怕政治过不了国家线。自己用的资料特别多,肖秀荣精讲精练+1000题+8套卷+4套卷+形势与政策+徐涛小黄书+风中劲草+蒋5套卷。可想而知每天要花多少时间在政治上。但考试时发现背这么多其实性价比并不大,从头到尾老老实实跟着肖大爷就足够了。
考研英语方面:
自十月份起,我着手准备作文复习,最初参考了一些王江涛的作文材料。之后,我购入《考研英语高分写作》一书,挑选题目亲自撰写,并参照范文进行修订,以此确保每篇都能达到考研的标准。接下来的任务就是熟记,我自行创作了大约十几篇大作文和十篇小作文,后期主要精力都投入到了反复背诵这些作品上。通过对历年真题的研究,我发现许多试题可以相互转化,因此选择多种主题用个人风格来写作,再配以背诵,在考试时会感到更有信心。接下去的时间里,我不断记忆单词,研习真题,使用的教材并不繁杂,就是一些常见的书籍,我认为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就已经足够。至于完形填空和翻译,我则是在做真题的过程中顺便练习,没有额外安排专项训练时间。
考研专业课方面:
高等数学,它是所有科学的基础,尤其对天文学这样依赖精确计算和模型构建的学科更是如此。我在备考时,主要聚焦于微积分、线性代数和概率统计这三个部分。微积分中的极限、导数、积分等概念是理解天体运动轨迹和物理过程的关键;线性代数则用于处理多维空间问题,如星系的动力学模型;概率统计则在处理观测数据时起到重要作用,帮助理解随机性和不确定性。我的学习方法是凭做大量的习题来巩固理论知识,并尝试将所学应用于解决实际的天文问题。
计算机学科综合,这涵盖了编程语言、算法基础、数据结构等内容。在天文学中,无论是数据分析还是模拟实验,都需强大的编程技能。我主要学习了Python,因其简洁易懂且在科学计算中有广泛的应用。对算法和数据结构,理解其工作原理并能灵活运用是关键。我推荐使用LeetCode这样的在线平台进行实战训练。掌握如何利用数据库存储和检索大规模天文数据也非常重要。
在学习过程中,我坚持定期复习和自我检测,利用历年试题进行模拟练习,这有助于熟悉考试形式和提高解题速度。我也积极参与线上论坛讨论,从他人的疑问和解答中获得新的视角和理解。
我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例如,在学习高等数学时,我会尝试用学到的方法去解析天文现象;在学习编程时,我会编写程序处理实际的天文数据,这样既能加深理解,又能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