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语言大学中国古代文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的话,选择题错惨了,大题还行。政治倒不用太急着复习,感觉太早了后面也会忘的吧。也许可以九月份十月份先大体地看完整个政治框架,之后可以跟着一个教材学,同一种教材不同阶段都有针对性的书的,我没买很多,就买了肖秀荣老师的精简版核心知识点,1000题练选择题还挺好,还有时政。前面先熟悉知识点把选择题弄好了,大题可能最后一个月集中攻破?到最后不是有各种老师出的政治押题卷嘛,可以多买几种,没准大题压上了呢,当然也可以买一两种。提高政治选择题正确率呀,很重要。我考试的时候多选总犹豫,结果一犹豫就错,好惨。我是个不太成功的例子,把握好选择题呀!
考研英语方面:
我的英语复习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在10月份以前,我沉迷于97年至05年的阅读理解真题,每次完成后都会一字一句地翻译成中文。诚然,这种方法如果时间充裕,确实能全面提升英语水平,但对于时间紧张的我而言并不实际。因此,进入10月,我果断调整策略,停止了这种做法,不再回顾05年前的试题,转而集中精力攻克过去十年的真题。
我把试卷分解成了阅读、写作和其他题型三个部分,逐一击破。我还特别准备了一个阅读错误集锦,记录下每道错题及其错误原因以及正确解答,以便日后重做或考前温习。真题需要多次操练,由于时间限制,我只重复了两次,但实际上,三次或更多次会更有利于深入理解出题思路和自身的薄弱环节。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文学史与文学理论》,这门课程的核心在于理解和掌握中国文学的历史脉络和发展规律。你需对从先秦到现代的主要文学流派、代表人物及其作品有深入的理解。我建议以时间为主线,构建一个清晰的文学发展框架,填充具体的知识点。理论部分需理解并能灵活运用各种文学理论,如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结构主义等,理解它们的内涵和应用。我会定期做笔记,整理出各个时期的代表性作家和作品,以及对应的文学理论,以此强化记忆。
《文学评论写作》更注重实践和批判性思考。你需学会如何分析文本,提出自有的观点,并用有力的论据支持。阅读是关键,大量的阅读提升鉴赏力和理解能力。我通常会选几部经典作品进行深度阅读,写下自有的读后感,尝试用不同的理论视角去解读。模仿和练习也是必不可少的,你找一些优秀的评论文章来学习其结构和论述方式,尝试自己动手写,不断打磨文字表达能力。
历年真题的价值不容忽视。凭对历年试题的研究,你把握考试的风格和重点,了解哪些知识点经常被考,哪些是难点。我通常会把真题当作模拟考试来做,对照答案自我评估,找出不足之处。
我认为交流和讨论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参加一些考研群或者找到研友,一起探讨问题,互相学习,这样既能拓宽思路,也能提高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