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选择文学类研究生方向时,很多人都会感到迷茫,我当时也在中国古代文学与中国现当代文学之间犹豫过。如今,经过两年的研究生学习,我想分享一些关于这些方向的信息,并提供一些选择上的建议。
文学类考研招生最多的两个方向是中国古代文学和中国现当代文学。这两个方向按时间划分,但其中缺少了一部分——即近代文学,通常指的是从1840年到1910年新文化运动期间。由于这段时期较为特殊,往往不太受重视,但实际上有许多值得研究的地方。有些学校非常注重这一时期的文学研究,如果你对此感兴趣,可以考虑相关院校。不过,目前近代文学一般仍归属于古代文学范畴,似乎尚未单独设立为考研方向。
当你在古代文学和现当代文学之间犹豫时,可以问问自己:你认为古人更出色,还是现代人更有才华?今天的文学作品是否能某考研品牌四大名著?
这类问题是因人而异的,但它反映出个人的基本思考倾向。我和学古代文学的同学常讨论这个问题:我说某些古代作品毫无价值,他们则反驳现在的许多作家水平低下;我说古代的一些内容早在清代就被研究透彻,他们却认为这些仍然比现代作品有价值得多。这些都是半开玩笑的说法,但也体现了喜欢古代文学和喜欢现当代文学的不同之处。
除了上述方向外,文学类考研还包括其他多种选项。
如果你对中国文学之外的世界充满好奇,想拓宽视野,可以选择外国文学方向。需要注意的是,这个领域有不同的名称,如比较文学、比较诗学、世界文学或外国文学。这些名称听起来让人望而生畏,例如我校称之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实际上,进入该专业后,主要取决于导师的具体研究方向。
另外,文学理论,即文艺学专业,看起来非常高深,许多人一看便感觉头疼。这是因为本科阶段接触较少,即使是中文系学生也是如此。在我看来,随着研究生生涯的推进,愈发感受到理论的重要性。如果你不喜欢阅读小说和诗歌,而是偏好理论,这个专业非常适合你。值得注意的是,有不少理科背景的学生转考此专业,因为他们可能更适合这种理性思维方式。对于文学作品涉猎不多的考生来说,文学理论也是一个不错的途径。
还有一个新兴的专业——创意写作。这是一个近年来才出现的专业,多属于专业硕士类别,如上海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设有此专业。简言之,它旨在培养作家。据说毕业论文通常是一部数万字的小说。过去常说中文系不培养作家,但现在这个观念或许需要改变。在美国,写作课程历史悠久,例如他们会教你如何描绘一个小偷偷入家中却无物可窃的心理活动。我认为这对于创作小说非常有用。
在考研难度方面,这些专业基本上差别不大。尽管文学理论、外国文学和创意写作招生人数较少,报考者同样不多。
总之,选择专业最重要的是兴趣。如果你不确定更倾向于哪一方面,也不必急于决定,因为文学类考研通常涵盖广泛的文学知识(一般有一份综合试卷和一份具体专业的试卷)。因此,在复习过程中逐渐明确方向也是可行的。考前半年确定方向绰绰有余。
更重要的是,与其花费大量时间在方向的选择上,不如尽早投入复习,特别是英语在文学类考研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有时甚至比专业课更为关键。
最终能否考上,主要取决于你的能力。汉语言文学较强的院校众多,其难易程度主要由你的实力决定。顶尖的如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其次有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扬州大学等。这应根据个人实际情况来决定,有能力者自然都能应对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