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电子信息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的选择题答案总让你意想不到,出题很灵活,很多答案看似正确,却往往又是陷阱。因为觉得政治单纯的记忆背诵是不行滴,要理解记忆,每次刷题遇到不懂得,一定要刨根问底,弄清楚祖宗十八代是最好。同时,也要总结出题人套路,虽然“全真七子”的套路一直在变,但万变不离其宗,研究真题还是很有必要的。最后,同志们:政治的差距从来都不是大题,而是选择,特别是多选,所以,长长心吧,重视知识点的基础,然后多刷1000题,总结自己的错题,完善知识点的空缺!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是重中之重,任何一个考数学的考生都应该把时间的重头放在数学上,要花大量的时间去理清概念和做题巩固,一定要怀着攻关的态度去对待,毕竟不是每一年的数学都像2017年那么简单,教育部出过2016、2018年的难度,就不敢保证没有下一个2016年的出现。数学的复习我没有用张宇的书,可能我还是觉得有地方难度大了一点,我选的是李永乐王式安的全书,送了一本同步习题和660题,第一遍复习就是这么多东西。题目不在于多而在于精,7到10月我看了两遍全书,每一题都做了两遍,然后从头到尾把同步习题做了一遍。10到11月,我把660题的选择题(叫660题但是一本书快1000题),大概有500题,出得都很有水平,我做了两遍,填空题我觉得有些过于冗杂,就没有做,不过还是推荐有余力的做完,对夯实基础有好处。11到12月,我主要是把2000到2016年的考研真题全部做了一遍并且仔细钻研了一下错题,最后的半个多月买了张宇的八套卷,并做了近两年的真题,保持一下自己做题的手感。我个人觉得对个人水平提升最大的还是刷李永乐660题和历年真题的时候,自己的做题节奏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找到了。考研数学题量很大,9个大题,我是按照顺序做的,这个按个人喜好,但是一定要拥有并保持自己的做题节奏,千万不要盲从他人,在考场上临时变换节奏。
考研英语方面:
在九月时,我的词汇量只掌握了不足一半,做起阅读理解真题,一套试卷竟会出错六七道。尽管我的英语基础原本还算可以(即使大学三年没怎么学习英语,四级和六级也只是勉强通过),但英语的核心无疑是词汇!为何阅读理解常常出错?归根结底是因为你不熟悉那些单词,换句话说,就是读不懂。因此,当九月看到这样的错误率,我感到十分焦虑,立刻寻找解决方法。如果你现在有充裕的时间,务必要开始积累词汇,无论选择哪种书籍,无论是按顺序还是乱序,别担心记不住,关键在于反复记忆。坚持到九月,你应该能记住大部分单词的一半以上,此时再运用曲线记忆法,效率将大大提高。大约五十天里,我早晚都会安排背诵,利用记忆表格,比如早上记A组,晚上复习A组,次日早上记B组,晚上复习AB组,我打印了一份按字母排序的基础5500词大纲,每天都如此进行。后来有人告诉我,实际上应该平均分配而非按字母顺序,但我在复试期间尝试平均分配后发现效果不佳,所以我建议大家依然沿用字母顺序。也许某天你需要背很多C部分的单词,而几天后E部分的单词却很少,不论数量多少,重要的是要坚持下去,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总之,我坚持背诵了十天,便明显感觉自己的英语水平有所提升。
考研专业课方面:
自动控制理论基础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学科,它涵盖了系统的建模、稳定性分析、控制器设计等多个方面。理解并掌握这些基本概念是至关重要的。例如,要深入理解线性系统的时间域描述,如微分方程和传递函数,以及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频率域描述中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也是需熟练掌握的内容。
对控制系统的设计,状态空间法是一个重要的工具,需了解如何构建状态方程,进行状态反馈和输出反馈设计,以及如何利用状态观测器进行状态估计。这部分的内容可能较为抽象,但凭做题和实际操作加深理解。
在稳定性分析中,劳斯准则、赫尔维茨判据等经典方法是必须熟悉的。根轨迹法和奈奎斯特稳定判据对理解系统的动态行为和稳定性有直观且实用的作用。这里,建议大家结合图表和实例去记忆和应用,效果会更好。
在学习过程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理解和应用,不是死记硬背。尽量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比如凭设计简单的控制系统模型来实践所学。做大量的习题是巩固知识的有效方式,特别是历年真题和模拟题,它们往往能反映出考试的重点和难点。
自我测试和反思也很关键。定期回顾和总结,找出自有的弱点并针对性地加强,这将帮助你在复习过程中不断提高。
我建议大家寻找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或者组成学习小组,互相讨论,共同进步。有时候,他人的见解可能会给你带来新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