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文物与博物馆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请注意肖老师的教材系列,它们会陆续发布,值得你留意更新信息;《精讲精练》这套厚厚的教辅书籍配有习题集,虽然这些题目可能不直接适用于考试,但它们能帮助你深入理解并强化知识点记忆;真正有价值的资源是历年真题,你应该反复研习,以领悟命题模式和选项特点;4/8模拟卷与真题风格接近,特别是4号卷,务必熟悉掌握,因为它们可能是考研的重点。我个人觉得《基础题》很有必要,所以我额外购买了来加强训练。蒋的题目设计稍显灵活,我在做时遇到了一些挑战,错误较多;他的后期教材包含了大量时事分析,篇幅较长,背诵难度不小,不过覆盖的知识面相当广泛,如果你的时间允许,不妨参考一下。
考研英语方面:
从三月起,我尝试用红宝书记单词,但很快就感到困难,于是转向使用拓词和扇贝来记忆,而查阅词汇我倾向于用海词,因为它提供的释义与真题更为贴近。金山词霸作为辅助工具,有时也能在海词含义不足时提供补充。尽管如此,熟练掌握海词的基本含义已经足够。听说恋恋有词效果不错,但我并未亲身体验。对于1997年至2005年的历年真题,我会逐篇完成并深入解析每一句话,关键是要明白自己的错误所在。至于2005年之后的题目,我会严格按照考试时间限制来做整套试卷,唯独作文除外。等到无题可做的阶段,我购买了何凯文的最后几套模拟卷来保持手感,但必须承认市场上的模拟题质量参差不齐,不必过于纠结正确率,主要是为了实战演练。作文部分,我在十月开始关注高分范文,个人建议避免死记硬背模板,多积累一些优秀的句子,这样组合起来就是个性化的作品。同时,别忘了锻炼描绘漫画的能力,将真题中不会的词汇牢记于心,也许会在考研时派上用场。我觉得张剑的最后几套卷阅读部分不太理想,但其作文部分值得一看。面对新题型,掌握一些策略很重要,如关注关联词和首尾句等。个人觉得选择标题相对简单,填写段落也还可以,但排序较为棘手,主要依赖关联词和首尾句来判断。务必耐心读完全文,理解清楚才能做好,要有足够的耐心!今年的排序题其实比较简单,存在明显的时间线索。
考研专业课方面:
“文博综合”是一个涵盖广泛的知识体系,主要包含了中国历史、考古学、博物馆学、文化遗产保护等多个领域。在历史部分,你需对中国古代到现代的历史发展脉络有深入的理解,特别是对各个时期的文化特征、重大事件要烂熟于心。考古学则要求对各种考古发现、遗址、遗物有清晰的认知,并能理解其背后的历史信息。博物馆学和文化遗产保护则是理论与实践并重,需了解博物馆的运营模式、藏品管理、策展设计,以及如何科学地进行文化遗产的保存和利用。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首先是“系统性”。我将这些知识按照时间线或者学科类别进行整理,构建起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是“深度阅读”,我会选几本权威教材作为基础,精读并做笔记,尤其是书中列出的重要知识点和案例。“实践”也是很重要的环节,凭参观博物馆,参与线上或线下的讲座、研讨会,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再者,“历年真题”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凭对历年试题的研究,你了解到出题人的思路,找出常考的重点和难点。定期进行模拟测试,既能检验自有的学习效果,也能训练答题速度和技巧。
我强调“交流与讨论”。找到志同道合的研友,共同探讨问题,碰撞出新的思考角度,也在对方的困惑中找到自有的盲点。有时候,一个问题可能困扰你很久,但换个角度或者听听别人的想法,可能会豁然开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