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我起步稍迟,在九月才开始复习,首先研读学习手册,接着是肖秀荣的1000题。对于1000题中的错误部分,我会在相关讲义或教科书中做好标记以强化记忆。我的参考资料是根据个人思考自由挑选的。教材可以选择红色封面的版本,或是任汝芬的序列一,亦或是肖秀荣的核心概念详细解析。我也尝试了小草资料,但由于时间紧迫,没能深入理解,仅匆匆浏览了两遍。临考前,我购买了肖秀荣的最后四套模拟卷、任汝芬的四套卷及20天20题,并在最后的十多天里疯狂背诵肖秀荣的模拟题。马克思主义原理相对较难,我先是专注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随后是历史纲要和思想道德修养,最后才攻破马原。推荐大家从八月起就开始接触政治,1000题多练习几次,小草资料中标注了历年考点,可供参考。
考研数学方面:
从三月至四月末,我集中精力研读高数教材,其中课后习题的作用不容忽视。只有彻底理解和完成例题及课后习题,才能确保扎实的高数基础。我当时忽视了这一点,在后期实践真题时遭遇了不少困难。我选用的是李永乐全书中的高数章节,而线性代数和概率论则未看教材。起初,概率论对我来说有些挑战(由于大二时未曾专心学习),但一旦深入进去,发现其实最为简单。这些资料我重复研究了三次,还额外完成了一本随书附带的练习册(若时间紧张,这一步可省略)。进入十月中旬,直至十二月初,我专注于历年真题,大约完成了二十年的试题,每日一练,严格控制时间以提升解题速度。遇到难题或不确定的答案要做标记,然后对照答案评分,接着回顾相关知识点,整个过程至少重复一次。留出最近两年的真题在考前短暂练习。十二月后,重温基础知识的笔记是必要的。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尝试模拟题,我选择了张宇的最后四套卷,难度较高。我还购买了660题,专门针对选择题和填空题,但由于难度较大且时间紧迫,只做了一部分,推荐十一月前有充裕时间的同学去做,这对提高选择填空题的解答能力很有帮助。再次强调,牢固掌握基础知识至关重要,切勿急于求成地做真题,大纲要求的所有知识点都需全面掌握,无论看似多么不重要,这是我在学习过程中深刻的体验。
考研英语方面:
毫不夸张地说,我的词汇量停滞在初中的水平。要提升英语能力,首要任务就是攻克单词。无论你对背诵和英语有多么反感,如果决定考研,就必须强迫自己去面对。虽然我在最初的三个月有些敷衍,但在背单词这件事上,我从未放松过。我计划每天至少学习一单元的五十个列表,并在每五个单元后重温一次。每个单元对我来说几乎全是陌生的难题,所以我得逐个击破。我用A4纸,每张纸上写一个列表(可惜笔记都留在学校无法展示,难以详细描述),英文单词后面跟着中文翻译。过了一遍单词后,我会写下下一个,晚上离开图书馆前回顾一遍(遮住中文猜英文或反之皆可),第二天再来图书馆时再复习一遍。单词的记忆真是任性,一旦忽视不用就会忘记,所以需要不断地回头重复。至于如何标记重要和困难的单词,我觉得完全是个人习惯问题。关键是要理解清楚。到了九月中旬,我已经完成了第一轮单词的学习,随后每隔两个列表复习一次,再后来则是每隔五个列表复习……
考研专业课方面:
环境工程学是一门涉及环境污染控制、资源循环利用以及环境保护技术等多领域的学科。对这门科目,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是首要的。比如,你需清楚地理解“三废”(废水、废气、固废)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包括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等。环境影响评估(EIA)和环境管理体系(EMS)也是重要知识点,它们是你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
深入理解各种环境工程设备的工作原理也很关键。例如,污水处理中的沉淀池、过滤器、活性炭吸附等过程,以及废气处理中的洗涤塔、催化燃烧等装置,都需你能够从微观角度去解析其运行机制。
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实践应用同样不可忽视。环境工程学的许多问题需凭案例来加深理解,如实际的水体污染治理、大气污染防治等实例,你更好地将理论联系到实际。阅读相关的研究论文,关注行业动态,了解最新的环保技术和政策,都能提升综合能力。
在复习方法上,我认为构建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工具。它能帮助你整理出知识框架,清晰地看到各个知识点间的关联。定期做题和模拟考试也必不可少,这不仅检验学习效果,也能训练你在有限时间内解决问题的能力。
团队学习或找个研友也是非常好的方式。大家一起讨论难题,互相激励,共同进步。好的心态和自律性在整个备考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