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学科教学硕士考研经验与心得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这个我就不多说了,网上大神多得是,大家可以自行寻找,另外请考北京地区学校的小伙伴做好准备,因为听说北京关于政治判卷很严。不过说一下我个人考政治的阿Q心态,有的时候很多老师压不准大题,比如今年的肖四就不太给力,我背得最熟的根本没考,不过不要伤心,因为除了能把所有知识点全部背下来的超级学霸,大家基本上背的都是肖四和一些比较有名的辅导资料,所以别灰心,大部分人其实都是和你一样的,你不会,他们基本也差不多。。。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据说今年有点难,我数学在复习中应该是占了大部分时间的,结果也还好,我前期过了一遍课本没做课后习题,大概花了不到一周,熟悉了一下布局和概念,然后做的李正元的复习全书,刚开始做的时候确实有些痛苦,不少宝宝很纠结问我到底买李正元还是李永乐的书,我只能说看个人喜好了,然后呢,我觉得就是得在暑假前把全书过一遍,我不喜欢把这些拖到暑假,毕竟要玩耍……(捂脸)而且时间真的很够的!暑假做完了数学90年到00年所有真题,感受就是这段时间的真题质量真不错,尤其是证明题之类的,质量很高要费脑子。八月份的时候呢,把辅导班的教材重新过了一遍,这个你们就参考一下……九月十月我坚持做完了00到10年的真题,并且做了订正和笔记。十月中旬进入了人生中效率奇高的状态,个人感觉每天特别充实,十月中旬开始每周六进行模拟,用11到19的真题,模拟考研,平时就开始刷题模式了,一本660题基本一周搞定,然后做了张8,张4,李正元400题,以及市场上各种模拟题,我可能和有些宝宝不一样,我喜欢每天上午刷一套模拟题,如果不这样做我很难保证自己每天效率超高。这样一直刷题,再订正,做笔记,看错题,中间夹杂模拟考试以及不断回顾00到10真题,我觉得差不多了,而且我要提醒各位宝宝,真的不要在仅仅做完真题之后以为自己数学不错,我身边有太多这样的同学,只练习真题,而且14.15年真题考了130就觉得自己数学很棒,这个真的是假象我觉得我得提醒你们一下,因为这几年的真的很简单,基本没有难点,不管你数学学成怎样,可能你数学不好你也可以120以上,但今年数学考下来很多同学就跪了……so,希望宝宝们保持谦逊啦!数学就说这么多吧,保持题感,保证计算量,保住准确率,不管什么样的卷子你都没问题的!
考研英语方面:
翻译我用的唐静的《拆分与组合翻译法》。书上有历年真题,讲解也非常细。因为我前期工作就是背单词,负担不重,所以就早早开始了翻译。四月中旬按照每天一年的五句话(除去最近三年),自己认真手写翻译,然后对照书上讲解订正,并总结出自己的不足以及常犯错误,对考研翻译有了初步认识。八月份第二轮翻译,对易错点做重点处理。十一月底开始三轮翻译,这个时候对之前做过的题以及正确翻译已经很熟悉了,就重点关注自己的错题,对自己的一些易错点一定要重点关注,错题要反复去看!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高等数学这门科目,基础的重要性不言喻。无论是微积分、线性代数还是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都需扎实的基本概念和公式理解。例如,微积分中的极限、导数、积分,这些都是高数的基础,务必深入理解其定义和性质。要熟练掌握各类求解技巧,如洛必达法则、泰勒公式等。线性代数中,矩阵运算、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理解以及线性空间的概念都是核心。概率论则需理解和运用随机变量、分布函数、期望和方差等概念。
做题是巩固知识、提升能力的关键环节。不仅要完成教材上的习题,还应广泛涉猎历年真题和其他高质量模拟题。凭大量练习,你熟悉各种题型,提高解题速度,也能发现自有的弱点,及时补足。
再者,构建知识体系也是必不可少的。每个章节的知识点之间都有内在联系,如微积分中的多元函数、偏导数与全微分,都是对单一变量微积分的扩展。尝试去理解这些关联,会使学习更为系统。
定期复习至关重要。高数知识点繁多,不经常回顾,容易遗忘。每周设定一天为复习日,将本周所学的内容重新梳理一遍,这样能有效巩固记忆。
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我会采用“先理解后记忆”的方式,尽量避免死记硬背。遇到难以理解的地方,我会查阅相关资料或者寻求老师、同学的帮助。保持好的心态也十分重要,面对困难时,要有耐心和决心,自己能够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