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集成电路与系统设计考研经验与复习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在所有科目中,政治或许可说是投入产出比最高的。无需提前太多时间复习,我自己是从10月1日才正式启动政治备考(当然,你也可以在9月份开始)。考研政治的关键在于选择题,所以10月和11月我主攻这部分,结合《精讲精练》和《1000题》进行学习,通常是读完一节《精讲精练》就做相应的《1000题》章节。我觉得《1000题》相当关键,涵盖了所有重点内容。我一共做了三遍,第一次做完标记错误,第二次重做错题并深入理解和查阅教材,第三次则在考试前半个月内完成。另外,推荐购买《风中劲草》来记忆一些内容。11月中旬,各种预测卷会上市,建议每种都买一份,主要用来练习选择题,比如肖秀荣的八套卷、蒋中挺的五套卷、任汝芬的四套卷以及肖秀荣的四套卷等。对于政治的大题部分,从11月中旬开始背诵也不迟,重点关注肖秀荣的四套卷和蒋中挺的五套卷。今年,肖秀荣的四套卷大题预测非常准确,一般来说,只要熟记肖四和蒋五,解答大题应该不成问题。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需要花很多时间,我数学基础一般般,配合教材,做好笔记,边看边做相应的题。总结了各种题型以及考点,分为基础篇和提高篇,有很多经典的题,难度适中。数学最好是在九月份开学之前把所有的基础知识过两遍,基础和强化完成,习题也要全部做完一遍,熟练掌握所有知识点。九月份开始做历年真题,在这之前千万不要做真题!真题要按照考试的时间要求来做,做完了仔细校正,总结得失。真题要反复做,至少刷3遍。数学最忌讳只做题不思考不总结,做大量习题的目的是为了见识题型,总结经验,看到题目的条件就知道相应的知识点,题目的每一句话都会对应一个条件,怎么将题目的话转变为你做题的条件就需要大量的练习与总结。可以准备一个错题集,将你做错的题,做到比较新颖的题,比较常考的知识点都记录下来(比如麦克劳林公式,泰勒公式等
考研英语方面:
单词:朱伟老师的《恋练有词》还是蛮推荐的。这本书单词都是历年真题中按照出现频率排序的,同时带有相应的真题例句,可以提高自己盲目背单词的效率。建议尽早着手开始,一天看一个单元就可以,不然吸收不了。我从三月初开始《恋词》的学习,也有些收获。到了9月10月,开始准备英语作文,用到的资料主要是王江涛和朱伟。最开始背诵所有的文章,背熟了之后就要自己为自己设立主题,自己组织语言来写作。其实所谓的“自己组织语言”,也都是之前背过的文章里的语料所拼凑成的一篇新的文章,这也是之前背诵的意义所在。但不是硬拼硬凑,必须通顺符合主题,同样需要自己的加工。在初期不要盲目的押题,和相信所谓的押题,静下心一点点的背,到最后可以自己挑几篇重点文章着重背诵,这样才可以应对各种意外情况。另外,一定不要在11月份或者12月份才准备作文,一定不要。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电子线路,这是一个基础且重要的学科,它涵盖了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等基本元器件的工作原理和应用,以及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如基尔霍夫定律、叠加定理、戴维宁定理等。理解并熟练运用这些基础知识是首要任务。我建议凭做大量的习题来巩固理论知识,实际动手搭建电路进行实验,能更直观地理解电路的工作过程。
集成电路设计是微电子学的核心,涉及到半导体物理、数字逻辑、VLSI设计等多个领域。你需理解摩尔定律,并掌握数字电路的基础,包括门电路、组合逻辑、时序逻辑等。深入学习CMOS工艺,理解晶体管的工作原理,以及如何使用硬件描述语言(如Verilog或VHDL)进行电路设计。我强烈推荐使用模拟软件进行设计实践,例如SPICE,这将帮助你更好地理解理论和实际设计之间的联系。
不断关注行业动态和技术前沿也是必不可少的。阅读相关的研究论文,了解最新的IC设计技术,比如FinFET、3D IC、纳米线等,这些都将丰富知识库,并可能在面试中为你加分。
学习过程中,切记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解与记忆并重。对复杂的概念和公式,尝试用自有的话解释,或者画出思维导图,这样帮助理解和记忆。定期复习,避免学到后面忘记前面。遇到难题,不要害怕,寻求同学、教师的帮助,或者在网上查找解答,重要的是解决问题的过程,不是答案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