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企业管理考研经验与备考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实际上,我开始复习政治相对较晚,大约是从9月18日大纲发布时才开始,那时我一边阅读精讲精练,一边做1000题。1000题质量不错,只是题目有些过时。我每天都会挤出一些时间来学习政治。直到10月中旬,我才勉强看完精讲精练的一大部分。由于时间紧迫,我不得不迅速完成剩余部分的学习。接下来,我转向了模拟试题的选择题,包括肖秀荣老师的8套和4套试卷,以及近5年的真题(我发现真题非常有价值)。做完这些题目后,我重新审视了一遍1000题中的错误,并且也回顾了模拟题的错误。在做题过程中,我会在书上标记我不熟悉或做错的部分,以便第二次通读精讲精练时构建知识体系。这个阶段后,我对选择题的复习已相当充分。接着,我深入剖析了过去五年真题的分析题,并对比了模拟题的分析题,发现其中的规律相当明显,能大致判断出哪些章节可能会出现分析题。我还背诵了肖秀荣的核心冲刺考点,并专攻4套卷的分析题。考试前夕,我还收集了一些额外的参考资料。
考研数学方面:
阅读材料包括四本基本教科书、观看张宇的教学视频、使用一本粉红色的全面复习资料、完成张宇的1000题集、解决张宇的全套真题解析、以及他的八套和四套模拟试卷,还有合工大的五套模拟试题。我一直持续到9月中旬,完成了660题,并再次详尽地复习了全书内容。之后,我开始按照实际考试的时间安排(上午8:30至11:30)来演练真题,使用的资料是张宇的三十年真题集。由于期间偶尔因校务而中断,直至10月底我才完成了第一轮真题练习。紧接着,我挑选了数一和数二的张宇真题集中与数三相关的题目进行练习,这个过程给我带来了不少启示。此外,我还尝试了一些合工大超越系列的历史模拟题,但由于难度较大,只做了大约十套左右。现在回想起来,其实我应该在这部分投入更多的时间。
考研英语方面:
我是在十月份开始接触英语学习的,对于长难句的理解要点我都做了详细的笔记,并且时常沉迷于研读,成效颇为显著。然而,我在暑假期间就已经开始了单词的记忆工作,考研词汇被我反复背诵了好几次,也在扇贝单词上坚持打卡超过了130天,虽然这个数字并不算突出,但我深感自谦。之后,我发现自己的阅读理解准确率提升缓慢,于是决定报名参加课程,专心跟随老师的指导学习。在练习题目方面,我仅使用了历年的真题,没有额外购买其他的阅读训练册。九月时,我每天都投入时间阅读并研究了许多备考指南推荐的《丁晓钟英语外刊精读》,这本书相当不错,能够帮助我接触到多元化的主题,特别是那些常出现在考研中的热门话题。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管理学,它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涵盖了组织行为、战略管理、运营管理等多个领域。理解并掌握管理的基本原理,如决策理论、激励理论等,是基础。我建议多阅读经典的管理学书籍,比如《管理学》(斯蒂芬·P·罗宾斯)等,它们能帮助你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要关注实际案例,将理论与现实结合,提升分析问题的能力。定期进行案例讨论和模拟决策训练,也能加深对管理理论的理解。
管理统计学则更偏重于数据分析和解读。你需熟悉描述性统计、推断性统计、假设检验、回归分析等内容,并熟练使用SPSS等统计软件。教材如《管理统计学》(威廉·戈塞尔)是很好的学习资源。做题是提高的关键,尤其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题,这需大量练习。理解和应用统计模型,如线性回归,能帮助你在实际研究中进行有效的数据解析。
学习这两门课,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理解和应用。管理学不仅仅是概念,更要学会用这些理论去解释和解决问题。统计学也并非只是计算,是凭数据洞察事物的本质。我推荐大家尽可能多地参与实践活动,如参加商业竞赛,或者找一些实际的管理项目进行研究,这样既能巩固理论知识,又能提升实战能力。
在复习阶段,我坚持每天定时定量的学习,确保每个知识点都得到了充分的消化。我也利用网络资源,比如在线课程、学术论文等,不断拓宽视野,跟上学科的最新发展。定期自我检测,凭模拟试题来检查自有的学习效果,这也是非常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