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统计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我反复研读了政治大纲大约三次,之后又多次迅速地查阅并标注了常犯错误的知识点。我对个人构建的框架也进行了几次审视。直到十二月中旬,我才开始专注于解答部分的复习,那时四套卷才发布。坦白说,肖老师的四套试题和他的终极考点指南无疑是所有资料中的翘楚,无可匹敌!他的专业素养和诚意真的让人印象深刻,极力推荐。至于市场上的其他资料... 嗯,八套卷和四套卷(通常在考前半个月左右出版)是必需的,你可以做做历年真题的选择题,尽管现在看来意义不大,因为近年来知识点变化颇大。除此之外的材料,我个人认为没有必要深入研究。我在备考后期尝试了任汝芬的四套卷选择题,感觉难度过高且风格与真题相去甚远,如果你觉得自己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可以用这些额外的材料来练习,但仅限于选择题部分。
考研数学方面:
学习时间是7月中旬到9月底两个半月,这个阶段给大家推荐的资料是李永乐编写的《复习全书》和王式安的《标准复习全书》,大家可以选择其中一本用于该阶段的学习,有精力的同学建议两本同时进行学习。市面上的复习资料很多,选择好的复习资料会让大家在复习过程中事半功倍。李永乐编写的《复习全书》和王式安的《标准复习全书》把考研考核的知识点罗列讲解的非常清楚,让大家充分了解考研要考的内容,不做无用功。让大家在复习的过程中,对考试大纲有全面、深刻的了解。在每个知识点的后面,有知识点对应的题型,随后附了相应的例题和习题。《基础过关660》(很不错,重点考察概念,不要以为只是选择题和填空题,有的题目当做大题都没问题,你做完一遍要很久,其实这本书好多题目和第一个复习全书题目重合,感觉这两个搭配是完美组合)。当然看哪本书不重要,重要的还是看你自己,适合你的书和套路。还有《陈文灯复习全书》可能更难。
考研英语方面:
九月到十一月,作文要多练练,动笔写,背范文,逐渐形成自己的模板。翻译经过之前的阅读翻译有一定基础了,现在开始做真题翻译配合看看那本翻译的书。阅读留上近两年的,之前的都要做了,反复研究。考前的阅读时不能停的,单词以温习为主。英语一定要重视真题的作用。楼楼其实英语备考没有花很多时间,也几乎没有用其他资料,最主要的就是将真题认真做了一次,并且对错题(主要指阅读部分)进行了总结。大家可以尝试将自己真题中错的题整理出来,总结分析之后常常会发现是同类题型,结合文章认真分析,将自己的思路与答题思路进行对照,提醒自己在今后做题的过程中多加注意,养成这样的习惯正确率会有一定提高。
考研专业课方面:
统计学原理的核心在于理解和应用。它不仅仅是一堆公式和计算,更是一种理解和解析数据的思维方式。理解概率论的基础,如概率分布、期望值、方差等,是掌握统计学的前提。对这些概念,你需从理论到实例,从抽象到具体,反复推敲,真正领会其内涵。
统计推断是统计学的重点。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这两部分需你熟悉各种统计量(如t统计量、卡方统计量、F统计量)及其分布,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例如,理解置信区间的意义,学会如何进行单样本和双样本的t检验,以及何时使用卡方检验或F检验,这些都是常考点。
再者,线性回归分析是统计学中的重要工具,你需熟练掌握线性模型的构建、参数估计、模型诊断和解释。特别注意残差分析,它是判断模型是否合适的关键。多元线性回归、岭回归、Lasso回归等拓展知识也是不容忽视的。
学习统计学,切忌死记硬背。理解并掌握背后的逻辑,比每一个公式更重要。凭做题来巩固理论,但要避免陷入题海战术,应选有代表性的题目,深入思考每一步的含义。实践操作也非常重要,利用R或Python等编程语言进行数据分析,这不仅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统计方法,也能提高实战能力。
阅读经典教材和研究论文也是提升理解的好途径。比如,"Introduction to Statistical Learning" 和 "The Elements of Statistical Learning" 这样的书籍,都能提供深入浅出的讲解。
团队讨论和教授指导也是非常有益的学习方式。你和其他同学一起探讨难题,也向导师教深奥的概念,这样既能激发思考,又能及时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