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考研经验与心得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我认为至少要做到:大纲解析2遍+肖秀荣1000题2遍(一遍正常做一遍复习错题)+风中劲草课本1遍配套习题1遍+二十天二十题(背熟)+肖秀荣最后四套题(包括选择题全部背熟!)+任汝芬最后四套+风中劲草最后四套 1、大纲解析太重要了!任何参考书都无法替代!一定得扎实的至少2遍!但是如果你本身对政治不来电,一定要多翻几遍!2、1000题的话太经典了,是掌握知识点的重要手册~!遇到不会的题目不要着急看答案,一定会大纲解析找一找!并标注出来!此外复习错题也很重要!1000题是提高选择正确率的重要法宝~3、风中劲草很适合抓重点~!习题也编的不错,特别是把历年真题都收录了!但是它的知识点是精编版,不建议过度依赖,还是要看大纲解析~4、肖秀荣最后四套命中率太高了!!!今年应该至少命中三道大题,一道沾边;去年命中两道的样子!这个题用过的人都知道,太重要了!!!5、二十天二十题、风中劲草最后四套题和任汝芬最后四套都要看,但第一个是侧重简答后两者侧重选择就好~! 我对政治不是那么的头疼,从大纲解析出来(九月份以后)才复习的。没有通篇背过大纲解析,只把二十天二十题和肖四背熟,就上考场了,当时选择做的也比较顺,简答有四个都非常有底,所以成绩还是说的过去。但是如果你对政治非常头疼,建议还是要多下点功夫的~ 毕竟政治到时候不过线还是很吃亏的~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的题目难度逐年升级,所以最好是提前自我挑战,多接触一些复杂的题目,有助于培养良好的考试心态。从七月起,我开始研读李永乐的全书,并在两个月内完成了整个复习过程。九月期间,我每日专注于660题,完成高数10道选择、10道填空,以及各10道代数的选择和计算题,认真校对答案,这可以算是我的第二轮复习阶段。接着,我每周会进行2-4套模拟试卷的练习,同时结合使用张宇的一千题。随着张宇的8套题和4套题,以及李永乐的8套题陆续出现,不知不觉就到了考试的时候。这样的学习策略效果还算理想,虽然投入的时间比较多。
考研英语方面:
单词:朱伟老师的《恋练有词》还是蛮推荐的。这本书单词都是历年真题中按照出现频率排序的,同时带有相应的真题例句,可以提高自己盲目背单词的效率。建议尽早着手开始,一天看一个单元就可以,不然吸收不了。我从三月初开始《恋词》的学习,也有些收获。到了9月10月,开始准备英语作文,用到的资料主要是王江涛和朱伟。最开始背诵所有的文章,背熟了之后就要自己为自己设立主题,自己组织语言来写作。其实所谓的“自己组织语言”,也都是之前背过的文章里的语料所拼凑成的一篇新的文章,这也是之前背诵的意义所在。但不是硬拼硬凑,必须通顺符合主题,同样需要自己的加工。在初期不要盲目的押题,和相信所谓的押题,静下心一点点的背,到最后可以自己挑几篇重点文章着重背诵,这样才可以应对各种意外情况。另外,一定不要在11月份或者12月份才准备作文,一定不要。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数据结构,理解并熟练运用各种常见数据结构(如数组、链表、栈、队列、树、图等)至关重要。不仅要明白它们的逻辑结构,更要熟悉其物理存储方式,以及如何凭这些结构进行有效的算法设计。特别地,排序和查找算法的理解与实践,例如快速排序、归并排序、二分查找等,都是考试的重点。
计算机组成原理涉及到的是计算机硬件的基础知识。理解CPU的工作原理,包括指令系统、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等部分的功能及交互,以及冯诺依曼体系结构是基础。数制转换、编码、中断系统等也是常考点。
再者,操作系统的理解和应用不容忽视。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I/O系统等内容要深入理解。特别是进程调度算法、虚拟内存管理和磁盘调度策略等,需理论结合实际,进行案例分析。
计算机网络的学习则要求掌握TCP/IP五层模型,理解每层的主要协议及其功能,如HTTP、FTP、TCP、UDP等。还要深入理解IP地址、子网掩码、DNS解析、TCP三次握手四次挥手等核心概念和技术。
学习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非常重要的。阅读教材理解基本概念,做习题巩固知识,利用在线资源进行模拟实验,比如用Python实现数据结构的代码,或者搭建简单的网络环境模拟通信过程,都能帮助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定期复习和自我检测也很关键。尝试做历年真题,凭模拟考试来检查自有的学习进度和理解程度,找出不足,及时查漏补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