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学力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我想大部分同学还是很想问,那什么时候开始复习政治比较好呢,九月份是不是太晚了啊。最早的话可以七月份开始,肖秀荣的知识点精讲精练大概六月份左右会出来吧,和八月底教育部出的大纲解析不一样的地方很少。肖秀荣的系列资料质量都很高,按着出版顺序(每本书上都有说明)买就好了。
考研数学方面:
我完成了大量的模拟试题,包括之后的张宇四套卷、李永乐的6+2系列以及合工大的模拟练习。合工大的题目设置相当具有挑战性,对于时间管理较紧的人来说,可以选择忽略;但对于基础知识扎实的人,不妨一试,以提升自己面对复杂问题时的心态调整能力和解题技巧。
考研英语方面:
坦白讲,我对英语的学习几乎是毫无准备的,直到10月才买了本张剑的黄皮书,草草地做了一遍阅读真题,还勉强背了几篇作文。尽管我也购买了一些书籍,但遗憾的是没能来得及全部读完。北京地区的公共课程评分标准一向严格,而这样的分数在初试中还能排在相对靠前的位置,但也让我感到相当尴尬。我使用的参考资料包括《恋练有词:2015考研词汇识记与应用大全》、《考研英语高分写作》、《英语一历年真题》以及《考研英语二历年真题》(英语二的真题仅供参考,因为阅读理解的命题风格略有相似,如果时间紧张,建议专注于英语一的历年真题)。从7月开始复习,首当其冲的任务就是背单词,我花了大约一个月的时间完成第一轮单词记忆。这个过程确实乏味,选择小本单词书的原因是担心大部头的教材会让我望而生畏,太过于厚重。全书共有约50个单元,我每天攻克两个,同时还需要回顾之前学过的所有内容。每完成10个单元算一个阶段,之后花一天时间复习这10个单元的单词,然后再继续新10个单元的学习,这时候就可以不再顾忌先前的10个单元,否则任务会越积越多,最终可能让你失去坚持的动力。
考研专业课方面:
在应力和应变的理解上,一定要清楚它们之间的物理意义以及计算方式。例如,应力是单位面积上的内力,应变则是物体在受力后的几何形状变化程度。胡克定律是基础中的基础,它揭示了线弹性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要深入理解和应用。
对材料的强度和刚度,这是衡量其抵抗破坏和形变能力的重要指标。熟悉各种材料的性能参数,如屈服强度、极限强度、弹性模量等,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分析解决问题。
接下来,变形体的静力学平衡问题是考试的热点。要熟练掌握三力平衡原理,空间力系的简化,以及剪切力图和弯矩图的绘制。这部分需大量的习题训练,凭画图直观地理解力的作用效果和结构的稳定性。
在学习过程中,不要忽视失效理论,比如屈服准则和破坏准则,这些理论帮助预测材料在复杂载荷下的行为。了解并掌握能量法,无论是虚功原理还是势能原理,都是解决复杂问题的有效工具。
动态问题和疲劳破坏也是材料力学的一部分。动态响应要考虑惯性力的影响,疲劳破坏则涉及应力循环和寿命预测,这两部分需有一定的数学基础,特别是微积分和概率论的知识。
在学习方法上,我建议大家多做题,尤其是历年真题,因试题往往反映了教师对知识点的侧重和出题思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尝试将所学应用于实际工程案例,这将帮助你更深入理解材料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