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电子信息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所用参考资料:精讲精练,1000题,肖四,肖八。本人是理科生但是对政治感兴趣,个人感觉政治考高分跟平时积累的基础有很大关系(这里指非考研时间),到暑假甚至9月份开始复习政治都来得及。复习方法9月到11月,利用晚上空闲时间刷1000题,由于我政治知识底子比较好,所以采取的方法是分章节先刷题,后看书,将错题回归到精讲精练上的知识点,然后再将该知识点整理成一句话的形式,打成word到后期重点看,这样过滤了很多已经掌握的知识点,节省时间。选择题大概就是这个套路,多总结知识点。11月底开始准备大题,完全就是跟着肖8肖4了,买到资料后过了一遍肖8的绿体字部分,然后就一直背肖4了,全文背诵,背了3遍就上考场了。至于真题,因为时间问题所以就没有系统去刷。总得来说,选择题部分主要靠自己多总结,大题部分一定要跟肖4肖8,不必多说。政治是一门付出了就能提分的科目,主要发力期在最后一个月,大家尽量在前期把精力放在专业课和英语上,否则会手忙脚乱。我是十月末正式开始复习政治,有些吃力,大家还是尽早,每天看一些,后期会轻松许多。
考研数学方面:
题型为主进行复习并不是我否认这种学习模式,我自己也会穿插用这种学习模式,也是因为能力还没有达到能做啥都会的境地,但我所坚持的学习路线可能与你有所不同,一般会从掌握原理的知识层面后辅以题型总结进而达到对学习有所助益的效果,而单纯就题型而学习题型,我是不推崇更应该说是反对的,拿一个最近的真题例子说明,比如2018年数学一、三的中所出现的那道概率论试题中的出现了一道“离散型+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的题型,而就以往的复习全书中都是“离散+连续”(2016、17年)或者“连续+连续”或“最大值、最小值分布”,我查阅过所有的题型类书籍,都没有一本书籍有过对此类题型做过说明,这不应该说成是又出现了什么新题型,因为就这道题目考察的本质还是我们所学过的复合随机变量问题,从知识原理层面它不属于超纲题,但就题型而言,它反而是一道“超纲题”,倘若一本题型类书籍仅仅依赖题型就想涵盖所有考察内容,不仅是在降低研究生入学的门槛,也是在侮辱命题老师的水平,但就近几年的真题而言就是最好的说明。说到这,我相信你该明白的问题也就明白的差不多了。
考研英语方面:
9月开始,我就开始做英语的真题了,真题很宝贵。我用的真题书是张剑的黄皮书,我觉得这本书编的真好,我一共做了三遍。第一遍,我是按照顺序全部做完了,书被我画的满满当当的,但是这本小书从考研开始一直陪伴我到最后,我每天早上的晨读就是黄皮书的单词书以及黄皮书的真题。背单词以及读阅读,在真题中背单词,我觉得对我来说是件效率很高的事情,这个因人而异。第二遍我是分题型做的,完形一起做,阅读一起做,练手感,以及找规律。到了第三遍的时候,我是留了三套题做模拟,做完第二遍大约到了11月中旬了,我开始做模拟,15年的真题,我做的不好,有点沮丧,于是开始做第三遍真题,从10-15年,这次只分析错题,看自己为什么错,陷阱在哪,自己如何辨别这种陷阱。做完第三遍我就开始做16年真题,没想到阅读只错了一个。
考研专业课方面:
要明白,《互联网+创新设计》不仅仅是关于编程或者网络技术,更关乎如何将互联网技术与创新设计理念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这需具备扎实的技术基础,也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独特的创新思维。
在技术层面,你需深入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包括TCP/IP协议、数据通信、网络安全等。这里,推荐《计算机网络》这本书作为主要参考资料,它的理论详尽,实例丰富。编程语言如Python或Java也是必备技能,凭编写小项目实践,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知识。
创新设计部分,需了解并研究各种设计思维和方法,例如用户中心设计、迭代开发、敏捷管理等。阅读《设计思维:创新者的工具箱》帮助你构建系统性的设计思维方式。关注行业动态,参与实际的设计项目,能你更好地理解“互联网+”在实际中的应用。
再者,这个科目还涉及到互联网商业模式和产品策划,这部分需阅读一些商业案例,比如《商业模式新生代》等书籍,理解互联网公司的运营模式,学会分析市场趋势,预测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考试中可能会有论述题,这就需你具备好的逻辑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考。定期写作,无论是论文还是读书笔记,都能锻炼这方面的能力。
复习过程中,建议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每天保持一定的学习时间,避免临时抱佛脚。找到学习小组,互相讨论,共享资源,也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