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电气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相对来说要好一丢丢,自己是九月底才正式看政治,当时是把辅导班的讲义上老师讲的重点背了一遍,配合着习题做的。我是看完马基做马基这种,并不是看一章做一章,题目是辅导班的老师发的是历年真题,题目量很大,当时做的是一个抓狂!风中劲草还是很不错的即使我只看了一遍半~~~~,建议大家去官网买正版字迹比较清楚。最后阶段就是疯狂的背肖秀荣四套,背了三遍。顺便说一句,个人觉得政治辅导书不宜过多,很多人买了任汝芬序列,肖秀荣全套还有20天20题,然后看不完,其实每个资料讲的内容都差不多。。。政治就一个字,背!!!政治分数是最为理想的一科,做肖1000题或模拟卷时,一定要看解析,可以把相关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增强记忆。考前的肖四一定要背,不管有没有压中,都要背可以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对选择题也是有帮助的。我也买了任四,只做了选择题。
考研数学方面:
我深信数学的基础知识至关重要,因为它始终遵循基本原理,不论题目如何变化多端。因此,在正式进入全面复习之前,我仔细研读了高等数学和线性代数的教材,完成了几乎所有的课后习题,并且我还攻克了一本大一购买的高等数学辅导书中的所有题目。同时,我记录了关键概念,特别是那些巧妙的积分和微分计算实例。我还对诸如三角函数积分等特定主题进行了归纳整理。这个过程一直持续到九月下旬,那时我对全书的题目已经有大约80%的把握。
到了十月底,我开始接触历年真题。我认为真题最具权威性,于是购买了数一、数二、数三的所有真题集。我每天早上设定两个半小时来专心做题,严格控制时间并在结束后给自己评分,分析错误的原因,同时将模糊的知识点记录在一个专门的笔记本上,这样一来,我的整个上午几乎都专注于数学。我这样重复练习了两遍,后来由于时间紧迫,便改为每三个小时完成两份试卷。
起初,我在做真题时得分不高,且经常超时,但随着不断巩固和自我发现不足,我的效率逐渐提高。真题完成后,我开始做模拟试题,直到考前三天才停止。在这最后的三天里,我重新梳理了我的笔记。由于数学考试总是在上午举行,所以我始终坚持在上午进行数学学习。
考研英语方面:
优秀的四六级成绩并不代表考研英语也会出色。因此,对于那些常说自己英语能力一般的同学,无需畏惧,让我分享一下我的英语复习方法。我大约用了三个月时间专注于词汇记忆和阅读理解,红宝书的单词我大致背诵了两次,同时借助张剑的黄皮书来研读文章。虽然张剑的书中文章质量很高,但其命题风格与考研英语有所不同,所以做那些练习题的结果不必过于纠结。每天我会投入约三个半小时学习,直到六月中旬,我才开始接触真题,选择的是考研1号系列,感觉很适合我。我坚持每天做一篇真题,并在次日清晨背诵文章和短语,将2005年至2014年的真题文章几乎全部熟记于心。回顾起来,我在英语复习中的最大遗憾就是没在最后阶段预留几套真题来做模拟,导致后期缺乏新的练习材料,因此真题我大约重复做了三次左右。
考研专业课方面:
电路原理是电气工程的基础,理解和掌握其核心概念至关重要。这包括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节点电压法、回路电流法等基础理论。这些基本定律是分析复杂电路问题的基石,需深入理解并能灵活运用。例如,欧姆定律不仅用于简单的一阶电路,也适用于非线性电阻和动态元件;基尔霍夫定律则是解决网络问题的关键工具。
深入研究电路定理如戴维宁定理、诺顿定理、超前滞后定理以及互易定理。这些定理提供了简化电路和计算未知量的新视角。在复习过程中,我会凭大量的习题练习来熟悉并熟练运用这些定理,这对解决实际问题非常有帮助。
再者,对谐振电路、滤波器设计等内容的理解也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在现代电子系统中,滤波器的设计与分析能力对信号处理至关重要。对交流电路和磁路的学习,要特别注意相位角的概念和无功功率的理解,它们在电力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电路分析软件的使用,比如PSpice或Matlab,能够帮助直观地模拟电路行为,提高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建议大家在学习理论的,结合实践操作,这样更好地巩固知识。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解+记忆+练习”是最有效的组合。理解是基础,只有真正理解了知识点,灵活运用;记忆是为了避免遗忘,定期回顾和整理笔记是很好的方式;大量的习题练习则帮助将理论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