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中国史考研经验与备考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多项选择与主观题:实际上,政治主观题目难以显著区分优劣,因此,选择题就显得至关重要。我的策略是通过大量练习来提升。题目的来源并不局限,重要的是动手去做。我选择了包含2000道选择题的一本书,内容按照主题和章节划分,先讲解知识点,后附带相关习题,十分具有针对性。我推荐设定一定的练习量,每次固定完成一部分,最好量大一些,以便后期压力减轻。我大约完成了两轮,对重点部分更是反复练习了三次。初期可能会频繁出错,但只要专心致志,错误会逐渐降低。此外,我主张从九月开始复习政治,否则时间过晚会让人感到匆忙慌乱。
对于政治主观题,我采用的是深度记忆法。以肖秀荣先生的四套预测卷为重心(其准确性众所周知),同时涵盖其他资料,务必做到背诵得滚瓜烂熟,确保每个题目涉及的知识点无一遗漏。这样的准备会让你在考场上有熟悉感,仿佛得到了无形的帮助。
考研英语方面:
我们必须重视写作任务,无论是短篇还是长篇,都应提炼出一些个人特色的语句,并掌握不同类型的作文应有的结构和表达模式。重要的是亲自动手实践,仅仅记忆而不练习肯定是不够的。对于英语写作,我极力推荐王江涛的书籍,其方法主要是通过背诵。首先通读全书,我从9月开始,精背大小作文各10篇,如同记单词一般,需要反复操练和默写。书中提供的策略十分有效。11月,王江涛会有本预测题集,许多内容与必背的20篇文章重合。我当时专注于小作文,幸运的是,考试中小作文被命中,只需稍作单词改动。王江涛强调,若能一字不差地写出,分数通常很高,对此我深感感激。考前需回顾并整理所背的作文,大作文可构建基础模板,多加练习,尽可能利用已背的内容,尽量避免使用自创的语言。
考研专业课方面:
历史学综合是一个涵盖广泛且深度深厚的科目,它不仅要求具备扎实的历史基础知识,还强调理解和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系统性地复习历史知识是首要任务。我建议从中国古代史开始,到近现代史,再到世界史,按照时间线梳理出大的历史脉络。在这个过程中,注意每个时期的重要人物、事件、制度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
深化对重要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解读。例如,秦汉的统一、唐宋变革、明清社会转型、近代中国的革命历程等,这些都是常考点。不仅要基本事实,更要理解其背后的深层含义和社会背景。这需阅读大量的原始文献和学者的研究成果,培养自有的批判思考能力。
再者,理论与方法的学习不容忽视。历史学不仅仅是记叙过去,更是对过去的解释和理解。我推荐学习一些重要的历史理论,如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现代化理论等,并尝试运用这些理论去解析历史现象。掌握研究方法,如史料批判、口述历史、比较历史法等,这些将在答题中展现出学术素养。
历年真题的练习至关重要。凭做题,你了解考试的题型、难度和出题趋势,也检验自有的学习效果。每次做完题目后,都要进行深入的反思和总结,找出自有的薄弱环节并针对性地加强。
在备考的过程中,保持好的学习习惯和心态也非常重要。每天定时定量的学习,避免临时抱佛脚;保持好奇心和热爱,学习不再枯燥;遇到困难时,及时寻求帮助,无论是老师还是同学,都能成为你前进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