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学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考研经验与复习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复习建议:我的政治考的也不算高,所以只能向大家介绍一点基本的经验,想要考 75+,80+的同学可以去看看单科大牛的经验贴,每年都有 80+甚至 90+的大神。我政治花的时间不多,是从 9 月中旬开始的,先过了一遍精讲精练,我没有看教育部出的那本大纲,内容太多,就放弃了。然后开始刷 1000 题,刷了 2 遍,把错题都标注出来,连续两遍都错的画上重点标志。这时候差不多到 11月了,等到风中劲草出版就买进来开始看,风中劲草将考研政治众多知识做了精炼和提纯,对于后期抓重点有很大帮助。看完之后再可以刷一遍 1000 题,把之前的错题重点记忆。12 月份以前都是以选择题为主,大题可以不用准备。到了12 月,各种模拟题会纷纷出版,代表性的就是肖秀荣的八套卷和四套卷。八套卷也是用来复习选择题的,大题可以不用看。四套题则是需要把大题全部背下来的,今年肖大神在四套卷中基本上把所有大题都押中了,所以四套卷含金量是非常高的,几乎是考研必备。如果你这时候还有多余的时间的话,可以适当补充其他老师的押题材料。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是各科中拉分最大的,这个阶段大家应该真题都刷了一些了,这个状态是比较好的,一战的同学最好能够稳定在一个较好的水平,这样说明你基本复习到位了,要是还没有开始做真题的就得抓紧时间了,数学真题至少至少至少得2遍,真题做完了之后,可以总结一下,哪些是自己容易错的,哪些是不会的,然后找相关知识点的资料重新复习一下。真题过后,就是模拟卷了,可以隔几天做一套,不需要贪多,保持手感就行了,模拟卷里面合工大的偏难一点,李永乐的建议要做一下。11月初——考研到来:刷2020——2010的真题。方法和全书相同,但从这时开始必须限时做题,批改,看坐错的类型。将错的标记出来,真题我也是做到了三刷。后面有时间做合工大的预测卷,难度比起真题会大些,但我觉得题目出的都不错,自己时间没来及,也只是做了三套,然后又做了张宇的最后四套预测卷。
考研英语方面:
我想简单地分享一下我的经历。初期阶段,我专注于记忆词汇,并学习了大量的复杂句子解析方法,同时进行了大量的阅读训练。对于作文,我在11月中旬启动了准备,首先熟读并背诵了王江涛推荐的十篇高分真题作文。进入12月,我每天都坚持写一篇作文,不论什么主题,都要尝试去构思和写作。起初的两次尝试确实非常困难,修改作文时发现需要改进的地方很多。但在大约第四篇的时候,我突然领悟到了一些门道,之前背诵的文章在我脑海中融会贯通,我能自如地变换句型,考场上的我并没有依赖任何模板,却能流畅地挥洒文字。可以说,正是作文这一环节,让我的英语总成绩有所提升。总的来说,关键在于模拟真实的考试环境,不断练习写作,不断地写作文。
考研专业课方面:
电子科学与技术基础是一门涵盖广泛且深入的课程,它包括了电路理论、电磁场理论、半导体物理以及微电子技术等多个领域。在电路理论部分,理解和应用基尔霍夫定律,理解并掌握电阻、电容、电感的特性及其并联串联关系是基础。傅立叶变换在信号分析中的应用也是重要考点,需熟练掌握。
电磁场理论部分,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理解和应用至关重要。这不仅涉及到静态电磁场,也包括时变电磁场,尤其是电磁波的产生、传播和衰减等现象。对导体、介质和磁性材料的电磁性质要有深入理解。
再者,半导体物理是电子科学的核心,你需了解并掌握PN结的工作原理,理解载流子的扩散、漂移运动,以及能带理论。对 MOSFET 和 BJT 等基本半导体器件的工作原理和特性,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微电子技术的学习,主要涉及集成电路的设计和制造过程,如版图设计、CMOS工艺流程等。这部分需结合实际案例进行理解和记忆,理解VLSI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也是必不可少的。
在学习方法上,我建议大家多做习题,凭实践来加深理解。对复杂的理论,尝试画出概念图或者思维导图,帮助记忆。定期回顾和总结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防止知识遗忘。参加讨论小组或者找一个学习伙伴,互相提问、解答问题,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