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大学工商管理考研经验与备考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这门课让我收获最多,而我投入的努力却相对较少。从九月起我着手学习政治,首先要说的是,九月期间浏览肖秀荣的知识点精讲精练,理解为主,不必强行记忆。接着,在完成阅读后,我会开始做1000题,并在半个月内做完。进入十月下旬和十一月,我把重心放在背诵风中劲草上,每天至少投入两小时,尽可能多地记忆,可惜我当时只完成了哲学部分的背诵(真是惭愧)。至于冲刺阶段,我主要复习了肖八和肖四,答题时尽量遵循他的指导思想。关键在于选择题,如果你后期时间充裕,建议多做一些预测卷的选择题部分。
考研数学方面:
从九月到十一月,我重新研读了三本书,并于十月开始接触真题,通常每隔三四天就会完成一套,随后深入剖析每一道题目。在闲暇时刻,我会持续翻阅这三本书和660题(它们百读不厌,到最后阶段我专注于攻克错题)。对于高数部分,推荐以汤家凤为主,张宇为辅助参考(如果不需要,也可忽略张宇)。线代部分,非李永乐莫属,他的教学无人能敌。阅读教科书旨在掌握基础知识,但数学考试具有特殊性,因此需要有针对性的练习材料。善用数学教材,精确聚焦,即便时间有限,也能有望取得满分。李永乐的复习全书难度适宜,题型归纳精炼,题量适中,我认为至少应重复练习三次以上。后期则可购买模拟试卷进行训练。虽然模拟卷质量参差不齐,但真题始终是重中之重,不容忽视!我在一个笔记本上整理了所有公式,在考前两周每天都背诵一次。
考研英语方面:
研读考研真题是极其有益的,建议选用带有详尽解析的版本。有些同学反复研磨、熟读乃至背诵真题,这对提升英语能力确实有所帮助。对于作文部分,许多人的策略是大量背诵范文,这不失为一种办法,但我个人尝试后发现,这种方法并不适用于我,因为我往往在两天后就忘记了内容,而且耗费大量时间去背一整本书。于是,我选择了“看”而非“背”——细致分析每篇文章的构思,提取句子的主要框架,并学习如何将简短的句子转化为复杂的长句。最终,我能逐步构建出属于自己的写作模式。考试前夕,网络上充斥着各种号称高分或满分的模板,但有些考生反映购买后却发现并不适用,因为通用模板难以完全匹配所有题材。我在写作时有个习惯,那就是强迫自己运用特定类型的句式,如强调句、倒装句或祈使句,具体使用哪种则依据文章内容而定。通过阅读十几篇文章,我掌握了大概的写作框架,从而构建了个性化的模板。事实证明,这个自我编排的模板效果相当不错。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管理学的基本概念至关重要。管理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有效地组织和管理资源以实现目标的学科,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基本职能。你需深入理解这些概念,并能将它们应用到实际案例中。例如,理解并掌握“决策理论”、“激励理论”以及“组织文化”的内涵,这些都是基础中的基础。
把握管理学的主要流派和理论。从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到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再到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每一种理论都有其独特的视角和贡献。凭对比分析,你更全面地理解管理的本质。也要关注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如系统理论、权变理论等。
再者,实践性是管理学的一大特点。理论知识需结合实际案例进行理解和运用。我建议广泛阅读各种企业管理案例,尤其是那些著名企业的成功或失败经验,从中提炼出管理的原则和策略。尝试自己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这会大大提升批判思考能力。
掌握一定的定量分析技巧也是必要的。虽然管理学更多的是定性分析,但数据和模型在决策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比如,了解一些基本的统计知识,学会使用Excel进行数据分析,对理解运营管理、战略管理等领域会有很大帮助。
持续学习和反思是提升的关键。管理学是一个动态的领域,新的理论和实践不断涌现。定期回顾课程内容,关注行业动态,参与学术讨论,都能使知识体系保持更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