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学习绝对是是理科生的痛,只要掌握了方法,理科生也可以轻松应对政治考试,首先必须声明一点,大家要理性对待市面上所谓的押题参考书,声名鹊起的肖秀荣教授今天也只押到了一道半题,学生们一片唏嘘,所以大家要知道真正的权威就是每年出版的红宝书了,不跟风,不盲目,通读大纲是你复习政治的必经之路,没有捷径可走,一般大纲要至少通读三遍,然后结合做题加深理解,最重要的还是要做政治的历年真题,尤其是主观题部分,每年考试的题目都有个套路可言,关键是要理清批卷老师的给分点,掌握答题的一般性语言,大家只要按照这个方法学习,到考试的时候应对考研题目会轻松很多,不会将希望都放在押题身上,命题组现在很重视这个问题,将来能押中题目一定会只减不增,所以要增强自身自主答题的能力,从容应对考研政治。
考研数学方面:
我是在大学三年级下学期开始复习数学的。我的学习策略是每学完一章课本内容,就完成相应章节的全书练习,包括例子和习题,但课本中的习题我就跳过了,因为它们的价值不大,而例子还是值得一看的。我采用的是二李的全书,这是一本经典的教材,由于历年数学考试的大纲变化微乎其微,所以使用上一年的版本也是完全可以的,这取决于个人的选择,并无硬性规定。接下来谈谈复习的具体细节,这方面肯定存在不同的看法。我个人并不建议花大量时间系统地研读课本,尤其是不必全部做完课后题目。我认为,在看全书的过程中查阅课本更为有效,因为课本上的知识较为分散,条理可能不够清晰,综合性也不算高(并非难以理解)。有些内容相对于考研来说可能过于偏僻,你在课本习题中纠结的问题,可能在实际考试中并不会出现。因此,我认为把太多精力投入系统阅读课本不太划算。至于复习顺序,我建议按照这样的步骤:全书→全书总结→历年真题→第二次做真题并同步总结→400题同时也进行总结。
考研英语方面:
对于英语复习,首先得打牢词汇基础,接着进入各专项的强化训练,最后是真题冲刺。一本好的单词书是必需品,但我发现单纯靠机械记忆并不高效。我倾向于通过理解词根词缀以及在语境中记忆单词,这种方法让我觉得学习效率颇高。很多人都推崇张剑的黄皮书,但我个人没使用过,并非它不好,只是因为它的解析太过详尽,我的时间有限,可能不会有耐心细看。相比之下,我更偏爱何凯文的真题解析,他的解题策略和技巧深得我心。
阅读和写作能力可以通过实践来提升。在强化阶段进行专项练习的同时,别忽略了词汇的记忆。通过阅读,既能增强词汇量,日常积累也同样关键。此外,利用真题来加深对单词实际运用的理解也是很重要的一步。
考研专业课方面:
高分子化学主要研究的是大分子化合物的合成、反应机理以及性质变化。在复习过程中,我将重点放在了聚合反应类型、机理及影响因素上。例如,自由基聚合、离子聚合、配位聚合等,理解每种聚合方式的特点和控制策略至关重要。链转移、链终止、链增长等过程也是需深入理解的部分。聚合物的结构与性能的关系也是考试的常考点,如立体规整性对性能的影响,务必掌握清楚。
高分子物理则更偏重于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包括高分子的力学性质、热力学性质、流变行为等。我建议大家重点理解高分子链的统计理论,如Flory-Huggins溶液理论,这有助于理解高分子在溶剂中的行为。对力学性质,如弹性模量、泊松比等,要能结合分子结构进行解释。流变学部分,掌握蠕变、松弛、应力应变曲线等基本概念和实验现象,并理解它们背后的分子运动机制。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解和应用比死记硬背更重要。尝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比如凭模拟实验去理解高分子的形变过程,或者凭实例分析来加深对高分子溶液性质的理解。做题是巩固知识的有效手段,尤其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题,锻炼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除此之外,阅读经典教材和最新科研论文也是提升深度的重要途径。像"Polymer Science: A Comprehensive Reference"这样的权威书籍,帮助你构建全面的知识框架;查阅最新的研究进展,则能你了解学科前沿,提升研究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