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对于政治学习,建议利用暑期的两个月集中攻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一部分。许多考生在后期复习中会发现马原部分较为抽象复杂,所以暑假期间应优先通读一遍。当你能够理解并解析出试题的设计意图,就意味着马原的学习已取得不错进展。关键的一环是深入剖析马原选择题的错误选项,务必在题目旁边注明错误原因,这样可以提高复习效率。进入紧张的冲刺阶段后,保持稳健策略,跟随大众步伐是明智之举,以确保成绩稳定。总的来说,不必在政治科目上过度消耗精力。
考研数学方面:
选择全对,填空一个不会,一个算错,大题全会,但是基本算错。三个月几乎一直在做数学,无奈先天数学不好,准确度还是提不上去,我觉得还是练的题量不够,后面才慢慢的得到缓解。数学我的体会是框架+题型总结。大题基本都在总结的题型之内。我这次把复习指南做两遍,真题做两遍,总结的依据就是真题。拿分的捷径就是用最多的时间来付出到常考的题,一定要有重点,一定要吃透重点,重点非重点的依据就是真题。考研数学相对于高考数学知识点太多,复习时间太短,不可能全复习的很深。用书推荐陈文灯复习指南,有调理,题目少,可以有时间多看几遍。真题就用李永乐。多练,多想,多联系,多识记。
考研英语方面:
真心推荐购买张剑的黄皮书系列,它包含三大部分 - 基础辑涵盖97年至04年,经典辑覆盖05年至12年,而精选辑则是13年至19年,预计会更新至20年。首先从基础辑开始,然后过渡到经典辑,依次完成97年至04年及05年至12年的题目。把精选辑保留到复习冲刺阶段。最初,主要专注于阅读理解,随后再涉及其他部分。如果你愿意,也可一开始就完整地做每一套题。当你首次完成所有真题后,如果时间允许,应再做一遍,特别是经典辑的05年至12年部分。确保至少完成两遍真题,这是基本要求。真题极其珍贵,务必充分利用。由于考试在12月最后一周的周六下午举行,所以建议将英语练习安排在下午。刚开始做题时,不必急于求快,因为考研英语与四六级的考察重点不同,起初可能需要一小时甚至更久才能完成两篇,一篇文章可能耗费不少时间,甚至一个下午可能无法完成一套试题,初做时错误多也是常态。关键在于深入剖析试卷,不仅是错误的部分。现在分享几点提高作文分数的小贴士:书写工整;无语法错误;条理分明;词汇选择上不要一味追求复杂,要地道自然;避开刻板的模板;句子结构丰富多样;注意同义词替换,避免同一词语频繁出现。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地质年代的理解是基础。你需熟悉并掌握地质年代表,理解各个时期的地层特征,以及主要生物群落的变化。这需大量的记忆,但并非死记硬背,是凭理解各个时期地球环境的变化来串联这些知识点。
岩石矿物部分,要能够识别常见的岩石类型和矿物,了解其形成条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这部分凭实际观察标本和做实验来加强记忆,结合地质图进行学习,更好地理解岩石分布与地质构造的关系。
再者,地壳构造的学习,包括板块构造理论、地质构造线理等,这是地质学的核心内容。理解板块运动如何塑造地球表面,以及构造活动如何影响地貌和矿产分布,是关键。这里推荐使用3D模型或软件,如Google Earth,帮助理解立体的地壳构造。
地质作用,包括风化、侵蚀、沉积、变质和火成作用等,这些过程构成了地球历史的画卷。理解它们的机理和相互关系,对解释地质现象和预测地质灾害至关重要。
学习方法上,我强调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理论知识的学习离不开课本,但实地考察和实验室操作更能深化理解。多做题,尤其是历年真题,帮助你把握考试的重点和难点。参加讨论小组,与同学一起探讨问题,也能提升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