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通大学中国语言文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提前太久准备政治并非必要,初期应集中精力打牢基础。当你完成了《知识点精讲精练》、《1000题》并彻底理解后,大概已经步入11月初。这时,可以开始熟悉《风中劲草》这类涵盖关键知识点的书籍,我本人也已阅读多次,主张先领悟再记忆重要部分。《风中劲草》结束后,可以购买肖秀荣的8套卷,侧重于选择题的练习,至于大题,如果有余暇则动手做,否则浏览一下即可。据说去年有些大题来自这8套卷,我看了看,感觉相当欣慰。接着是《蒋中挺5套卷》,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同样重视大题的记忆,听说在2016年命中了不少题目,但似乎仅限那一年,其他年份的表现平平。最终,重中之重的大题参考资料无疑是《肖秀荣四套卷》,无需质疑,就是要背得烂熟于心。这样,你就准备好迎接考试了。不必焦虑大题,所有考生都是如此,背过这些内容后,你应该也能自如应对。如果时间和精力允许,还可以尝试其他预测卷,毕竟多做有益。我的政治复习大致如此,祝各位一切顺利。
考研英语方面:
我是不会背单词的,总觉得枯燥没有盼头,但有些同学是愿意跟朱伟的恋恋有词或者其他老师背单词,方法各异,我简单介绍我的。我从一开始就做真题的阅读,从九几年的题开始做,刚上手真的看不懂,几乎全错,自己也会受打击什么的,但是这个时候正确率是最不重要的,重要的是我可以大致了解考研英语的题材和体型设置以及重复率很高的词,当词出现在情景中更能给我留下印象。每天一篇很细的扣下来,进度很慢但是不需要急,会越来越快。英语的方法很简单就是不断的做真题,我真题做了6遍!不要惊讶,真的是6遍。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古代汉语,这是一门需深厚基础和持续积累的学科。我将大部分时间用于熟读古文经典,如《诗经》、《论语》、《史记》等,凭阅读理解古人的情感表达和思想观念,也熟悉了古汉语的语法结构和词汇用法。我还借助《马王堆汉墓简帛文字》等资料深入研究汉字的演变历史,这对理解古籍中的生僻字词非常有帮助。每天我会设定一定的阅读量,并尝试翻译和解析,以此提升自有的古文功底。
语言学理论部分,我主要依赖于《语言学纲要》等教材,深入理解语言的本质、结构和变化规律。尤其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凭对各种语言现象的分析,深化理论知识的理解。关注学术前沿动态,阅读相关的学术论文,拓宽视野。我发现,建立一个清晰的语言学框架,逐步填充细节,是学习这部分的一个有效方法。
再者,现代汉语的学习,除了掌握基本的语法系统外,我还重视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我经常参与讨论小组,凭实际对话和写作来锻炼我的口语和书面表达。对汉语方言、词汇变迁、语体差异等方面的研究也我对现代汉语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利用网络资源,如《现代汉语八百词》等,进行自我检测和巩固,也是我常用的学习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