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财经大学人力资源管理考研经验与备考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暑假的时候跟着班过一遍书,最好跟着刷1000题,我刷题晚到11月才刷完当时还赶上论文开题乱七八糟的事挺着急的,不过一定稳住心态,告诉自己认真刷一遍和快速刷2到3遍其实都是一样的。还有就是大题什么时候背,我能说我在还剩10天的时候才开始背吗,当时也很着急,但每天狂背最后也背过了,不但把徐涛小黄书上的重点内容背诵完,还把肖四的大题关键点背了两遍。当然在这里提醒大家的是进入12月再背大题其实不晚,除非你背的太慢,前期关注的一定是选择题,一定一定做好选择题,今年单选题很基础,但多选题简直就是坑啊,政治这东西,一定要给足够的重视。
考研数学方面:
做完第一遍真题的时候我就做了张宇的八套卷,但只做了5套。建议有时间早点开始做真题,但也是在基础都打好的前提下,把真题都弄懂是必须要做到的。之后尽量多做市面上的模拟题,我模拟题只做了张宇八套卷和李永乐6+2,我感觉我做的模拟太少了,奈何我后来没有时间了~
考研英语方面:
大约在十一月前后,我会着手准备剩余的部分,包括新题型、翻译和作文。至于完形填空,我选择不去特别针对它进行练习。大多数同学通常会在考试快结束时处理完形填空,大概需要十分钟至十五分钟。据我自我评估,无论是认真解答还是全凭猜测,得分大致在五到六分之间,真是让人惊讶!尽管完形填空让我屡次受挫,但我不能就此轻易放弃。即使没有专门训练,前期的基础学习也会影响到完形填空的分数判断。
新题型部分,我的目标是满分,因为它通常比阅读理解简单,丢分实在可惜。得分的关键在于扎实的基础和反复研习历年真题以掌握其规律。我认为这部分主要考察逻辑理解和文章结构把握,同时会通过代词、连词、同义替换、开头结尾句等线索辅助解题。
关于翻译,应按照评分标准进行逐步训练,使用真题和外刊作为素材。作文占据了试卷中仅次于阅读理解的比重,我选择了蒋军虎编写的作文书籍,其中小作文的分类概括和大作文的框架构建,乃至每一段的具体内容都有详尽指导,非常适合应试。不过我没有机械地背诵模板,而是根据之前做真题时积累的精彩句子,创建了自己的个性化模板。这些句子涵盖了各种写作需求,如过渡语、原因表述、结果展示、总结归纳以及强调句式等。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并掌握管理学的基本概念至关重要。这包括管理的定义、职能、管理者角色等基础理论知识。这些都是构建整个管理学框架的基础,也是后续深入学习的前提。在学习过程中,我建议使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将这些基础知识梳理清晰,形成自有的知识网络。
深入理解管理学的四大职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这四个方面相互关联,互为支撑。例如,计划是管理的起点,决定了组织结构的设计和人员的配置;领导则影响着组织的执行效率和团队氛围;控制则是保证计划得以实施的关键环节。每一部分都需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深入分析,以此提升理解和应用能力。
再者,对管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和代表人物要有一定的了解。从科学管理理论到行为科学理论,再到现代管理理论,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观点和贡献。比如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等,理解它们的历史背景和核心思想,能帮助更好地理解和评价当前的管理实践。
重视案例分析能力的培养。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凭阅读和分析各类企业案例,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提高问题解决能力。我通常会挑选一些经典或最新的管理案例,尝试从不同角度去解析,模拟决策过程。
持续关注管理领域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作为一门发展中的学科,管理学总是在不断演进。定期阅读相关的学术期刊、报告或者参加研讨会,帮助保持知识的新鲜度,理解新的理论和实践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