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国学考研经验与复习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我想分享一下我的经验教训。首先,教材至关重要,尤其是考试大纲,它是基础中的基础。与其花费时间在预测题目上,不如专心研究课本的重点,理解语言表达和思维脉络,这样面对真正的试题时才能应对自如。其次,时间管理很关键。不能认为政治只需要考前匆匆浏览和背诵预测题,建议尽早制定学习计划,避免临时抱佛脚。再者,我选择了肖秀荣的教材,但同时也购买了任汝芬的最后四套题。两者的题目都有其独特优点,大家可以参考,不必强行记忆。至于肖秀荣的1000题,我对大题部分未做深入研究,但选择题仅能作为巩固书本知识的工具,与考研实际题目风格不同,所以做题时要有独立思考,不应过分依赖。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复习最大的问题是好的参考书非常少,没有任何一个资料可以做到与真题水平相当。用书上,我只用了张剑的黄皮书,我觉得只做真题就非常足够,还有研友推荐考试虫的长难句和阅读手记,我没有做,所以不评价。真题阅读我是从96年开始做,每一篇做的非常仔细,反复做反复总结。阅读我总结了阅读里所有的point,我每一篇都按方法分析题目类型和选项设置,练了大约五年的真题以后,再做02年以后的真题,阅读一般也就错两到三个。学完之后再分析真题,水平绝对会有质的飞跃。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国学通论”,这门课涵盖的内容广泛,包括了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多个领域。我认为,理解和掌握国学的关键在于深度阅读和广泛涉猎。我建议每天都要抽出一定的时间阅读古文,如《史记》、《资治通鉴》等,凭原文去感受古人的情感世界和思想深度。要关注各个时期的文化背景,因这些都会影响到作品的创作。定期梳理各个时期的学术流派和代表人物,比如儒家的孔子、孟子,道家的老子、庄子,法家的韩非子等,这对理解国学的脉络至关重要。
“国学经典阅读与理解”更注重实际的阅读能力和解析能力。我会选一两部经典,例如《诗经》、《楚辞》或者《红楼梦》,进行深入研读。每一篇都要尝试去解读其深层含义,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时代的反映。我习惯做详细的笔记,记录下自有的思考和疑惑,查阅相关资料解答。多参与讨论,无论是线上论坛还是线下读书会,都能帮助从不同角度理解经典,提升批判性思维。
我还发现,背诵是提高国学素养的有效手段。我选了《千字文》、《唐诗三百首》等作为背诵材料,不仅提升了语言感,也加深了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定期复习,保持记忆的新鲜度,也是非常重要的。











